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农业抵押物缺乏、农业担保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农业信贷担保作为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延伸,正成为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创新。
在山东,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农担”)自2017年12月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政银担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入嵌入农业场景,通过研发产业链、产业集群担保方案,利用小资金撬动大金融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累计为山东全省20.9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85亿元,全面助力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创新担保产品
推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这个蔬菜大棚里种了2万棵五彩椒,过段时间第一茬果就可以摘了,一株五彩椒的年产量能有8-9斤,单个大棚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8月底,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位于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看到,占地18亩的新一代高标准大棚内,一棵棵整齐排列的五彩椒幼苗生机盎然,提及村里的五彩椒种植,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如数家珍。
李新生告诉记者,东斟灌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没有区位及资源优势,1998年他带着部分村民探索种植第一批五彩椒,近年来,为了打造五彩椒品牌,东斟灌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
为了把五彩椒产业化做大做强,党支部把吸纳年轻人回村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两年,东斟灌村回乡种大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目前全村回乡创业年轻人70后300人,80后130多人,90后20人,返乡大学生21人,退役军人26人。”李新生说,年轻人有知识、能钻研、会经营,成为彩椒生产经营主力军。
“村子回来的这些年轻人,敢想敢干,每个人都经营2个以上大棚。”李新生表示。“在我们村,占地18亩的大棚规模不算大的,现在还有总长近400米的新式大棚,前期投资也更大一些。”
新建大棚一次性投资不算低,传统的贷款产品,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山东农担的产品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申请的农担担保贷款,给村办合作社纯信用放款,利息低,而且我们村是潍坊市工会会员单位,还能享受工会提供的免担保费福利。”
据了解,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获取的300万元政策性担保贷款,是山东农担推出的“强村贷”产品。目前,山东农担已为该村农户投放担保贷款二十余笔,金额1100余万元。有了资金保障,仅2020年,东斟灌村村民新建大棚数量就增加了50个,“当年全部投入运营。”
记者从山东农担了解到,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该公司创新担保产品,推出“强村贷”系列产品,降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贷款门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目前,已发放担保贷款15.8亿元,支持了1981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
打造政策融合模式
助力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寿光。蔬菜大棚种植业是寿光的支柱产业,承载着农民致富希望的五彩椒,只是寿光蔬菜的一个缩影。在寿光,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达70万亩,涵盖国内外100多个蔬菜新品种,蔬菜年产量达600万吨。
近年来,寿光市委市政府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棚“两改”和智慧产业化,用设施迭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寿光大棚已经由原来的“土棚子”发展到了第七代智能化温室大棚。
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代表。记者日前在该园区采访时看到,与传统大棚相比,第七代智能化温室大棚里多了不少智能化设备:会产生臭氧进行杀菌消毒,同时也会释放蓝光、黄光诱捕虫子的叫做植保机;一排排蓝色的则是补光灯,在阴天、光照不足的时候能进行补光;黑色管带是智能喷淋系统,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喷水降温和喷施部分叶面肥……此外,还有自动放风机、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机、二氧化碳发生器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上述智能化设备统一接入智慧管控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有了这些设备,一个技术人员可以管理7个棚,一个棚里配2个工人,进行日常的整枝、打叶、采摘等就可以了。”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园区占地面积1500亩,共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38个,园区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按照“种植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管理组织化、营销品牌化、服务融合化”的运营理念,全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
产业升级离不开资金支持。此前,山东农担结合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方向,与寿光市金融投资集团创新打造了“国企+农业园区+金融”的政策融合模式,为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整体授信3000万元。园区与菜农建立“合伙人制度”,协助菜农通过农担从银行拿到贴息贷款,用于支付大棚租赁费及生产资料费用,实现“拎包入住”。
围绕寿光蔬菜前中后端,山东农担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全面助力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8月底,山东农担累计担保蔬菜种植项目4448个、金额7.84亿元,为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度融入农业场景
助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淄博市博山区现有猕猴桃园近3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区猕猴桃年产量达2万余吨,取得“博山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功进入盒马鲜生体系。
淄博相天莲生态农业项目负责人李政原本从事其他行业,近年来被老家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态势吸引,于2017年回到博山区源泉镇,流转120亩地投入150万元种植猕猴桃,“去年开始结果,这两年猕猴桃的行情还不错,今年打算再流转30亩地,扩大一下生产面积。”李政告诉记者,因为新种植猕猴桃需要三年才能结果,前三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项目目前尚未回本,自己想扩大生产但资金上遇到困难。
李政试着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信用贷款只有十几万元额度,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自从山东农担在博山区设立农担办事处,全区各乡镇成立农担工作站,形成完善的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后,李政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贷款100万元,能享受贴息政策,算下来一年成本2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担工作已逐渐成为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政策工具。截至今年7月底,山东农担公司在博山区累计担保654笔,担保金额42969万元,其中支持猕猴桃种植户189户,金额705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帮助种植户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园等。
山东农担除了为博山猕猴桃产业提供融资担保,帮助农户拿到贴息贷款之外,还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赋能博山猕猴桃产业转型发展,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冷链系统破解博山猕猴桃“产、销、存”难题。据了解,山东农担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冷链系统,可将猕猴桃存储时间延长三个月,拉长销售周期,极大地助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山东农担还以冷链平台为依托,搭建对接商超销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打通营销渠道。
记者从山东农担获悉,该公司以打通城乡冷链“最先一公里”为切口,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省内特色农产品产区布局冷链装备,对接美团、京东、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完整产业链。除博山猕猴桃外,还推动蒙阴水蜜桃、临朐大樱桃等特色产品冷藏保鲜、错峰上市,依托“种植+营销”两级合作社,实施二次分红,农户普遍增收7%至9%。
放眼全省,山东农担坚持助力全产业链发展,以各地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业务为依托,从生产要素入手,为种养殖产业上下游农户提供担保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该公司还围绕利津盐窝镇肉羊产业集群,累计为肉羊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1573笔,金额10.14亿元,业务覆盖面达90%以上。在农担政策支持下,当地黄河口滩羊现代化产业园加快建设,越来越多青年人回乡创业,形成了圈养、育肥、屠宰、活羊外销的全链条肉羊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