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已满一年,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遏制,学生们的课堂更加高效,课后作业更重实践、更加多元,课后服务让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校内校外的生活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双减”政策下,家长们的观念虽然也有所改变,但在升学、高分的压力下,家长却仍旧焦虑。“双减”落地一周年之际,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了部分校长、老师、家长,与他们一起回顾了“双减”这一年的变化和感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双减”需凝聚各方合力,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 王晓峰摄
不再奔波于补习班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伴随“双减”政策的推进,假期生活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同:孩子们不再奔波于各类学科补习班,而是走出了家门、校门,走进了博物馆、大自然,在行走中收获见识和成长。
“以前,我每周都要上数学补习班和英语补习班,妈妈说从小学开始就要保持好成绩,这样上了初中才能不费力。”今年六年级的王语晴(化名)告诉记者,“双减”前,她每周都奔波在各种学科补习班和兴趣班之间,“尤其是暑假和寒假,妈妈会早早帮我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假期学习的安排。”王语晴说,她的小伙伴和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对此,她也早已习惯了,她回忆称,自己好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但是从去年开始,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王语晴喜欢画画,但以前总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虽然我也上绘画班,但回到家后还是要用更多时间来学语文、学数学……”而现在,王语晴有了更多时间画画,“很开心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减轻了家庭费用支出,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变少了,亲子活动时间增多了。山东省教育厅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省线下学科类机构压减96.57%,线上学科类机构实现“清零”。
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记者王晓峰摄
在实践中收获知识
不再奔波于各学科补习班之间,意味着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画画、锻炼、享受童年的快乐,但成长的压力仍旧不会消失。对于学校而言,校内课堂如何更加有效?作业设计如何优化?对于父母而言,怎样帮助孩子把课后时间利用好?怎样实施真正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家庭教育?这些问题可能曾令人焦虑,但可喜的是,一年来,学生的学习回归到了课堂主阵地,这场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变革逐步走深走实。
实现课下减负,就要保证课堂上的知识能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双减下的课堂教学,更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除了做好知识传授外,更要重点关注对人的培育,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济南市历下区着力创建“爱学课堂”,聚焦核心素养导向,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实现深度学习。一年来,历下区各中小学围绕“爱学课堂”开展了有益探索:济南市青龙街小学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让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达成一致;燕山小学构建“燕行课程体系”,将学校特色课程和国家课程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
改变的不仅仅有课堂,还有课后作业。“双减”下,作业设计不断优化,不仅增强了作业的精准性、科学性,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作业的参与度,让作业不再单调枯燥,孩子们在说一说、玩一玩、画一画、演一演中完成作业,在实践中收获知识。
“双减”一年来,课后服务作为“双减”的重要载体,在扩展学生成长空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早在2017年9月,济南市教育局就下发通知,在全市推广中小学“四点半课堂”,“双减”以来,各校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开发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实现个性发展。
“喜忧参半”的家长
“孩子作业少了,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减轻了孩子的负担。”家长刘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她表示,自“双减”以来,自己观察到女儿的作业量有所减少,一方面为减轻负担而欣慰,但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些忧虑,“作业减少了,课后学科培训消失了,意味着课后空闲时间增多了,那么到底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时间呢?”刚开始刘女士也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随着家校沟通的推进,刘女士开始厘清了自己的思路,“一方面让孩子继续参加感兴趣的辅导班,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踢毽子、跑步、阅读。”刘女士还称,现在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孩子放学回家后,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锻炼,还会定期开家庭会议,让孩子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设置奖励制度,提高孩子学习和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刘女士告诉记者,“双减”给她最大的感受是,减少了家庭在校外学科培训上的花费,家庭氛围比以前融洽了许多。
相较小学生家长的“喜忧参半”,初中生家长的“喜忧参半”有了不同的含义。“虽然‘双减’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高考的竞争依旧激烈,这怎么办?”家长吕先生表示,“双减”推行的初期,家长们常常有这样的焦虑,“自己家的孩子减轻了负担,但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暗自努力,学习强度一点不降,这样一来,自己家孩子不就在竞争中落后了吗?”虽然孩子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但家长们认为,“高考主要还是考查各学科的成绩,将来孩子们走向社会,面对就业时,招聘方也不会看你会不会演奏乐器,不会看你的长跑有多优秀。”“双减”一年后,不少家长的分数焦虑、升学焦虑依旧存在。
“双减”其实是“加减乘除”
“双减”政策落地已有一年多,济南高新区凤凰路小学校长张宜峰感叹道,“一年多的时间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是赞成中有一丝困惑;肯定中有一丝犹豫;支持中有一丝担心。”
“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但这一年来,变化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张宜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各个学校的双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的作业比原来少了,有时书包也不用带回家;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家长既省钱又省心;老师们的教研能力和专业能力也有了新的拓展与提升,通过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分层作业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张宜峰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是在引领学校、家庭、社会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着眼长远,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双减”不仅要减作业,减课外培训,还要做好乘法、除法、加法。乘法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索交流和明辨真理的习惯、同伴互助和互相欣赏的意识,大力提升课堂效率,促进高效课堂模式的形成;除法即消除政策理解偏差和教育误区,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加法一方面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发挥课后服务效能,另一方面要增加人文化作业设计,营造轻松的作业环境,此外,要构建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多方联动,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张宜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