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专访群星奖获奖作品《公鸡过寿》编剧高志娟:让非遗小戏走上大众舞台

2022-09-24 08:56: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落下帷幕,捷报传来。山东以民族歌剧《沂蒙山》斩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两夹弦小戏《公鸡过寿》等三部作品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公鸡过寿》作为本届群星奖榜单中唯一戏曲类作品,由高志娟、孟璇任编剧,以非遗戏曲两夹弦为承载形式,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移风易俗的故事。作品在诙谐幽默中传递着清新之气,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高志娟,讲述这部在“群星”之中闪耀光芒的代表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两夹弦小戏《公鸡过寿》剧照

  将百姓关心的事搬上舞台

  乡里之间,逢红白之事,主人摆上宴席感谢邻里亲朋,宾客也会带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这既是群体之间表达真挚美好情感的方式,也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几年前,高志娟回老家和亲友聊天时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宴请的频率增加,一笔笔“糊涂账”也多了起来。“乡亲们常感慨,吃完席也不知道为何事而来。”高志娟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便萌生了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想法。 

  “彼时,我们接到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侯艳丽团长的创作邀请,他们希望我们写一部小戏。在随后进行的采风过程中,这个话题让乡亲们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许多故事。”孟璇介绍。《公鸡过寿》故事原型是从百姓生活中提炼而来,接地气、有泥土味,更容易打动观众并引发共鸣,进而理解其中蕴含的寓意。  

  《公鸡过寿》是一部两夹弦小戏作品,讲述了一个简单有趣又积极向上的故事。平日里抠门的村长铁笊篱破天荒要摆寿席,特别邀请村民油条李和红山楂来随礼。二人为得到“更高一筹”的回礼,便彼此攀比礼金的数额。在得知寿星竟是一只小公鸡后,二人难免气急。在村长和小公鸡一唱一和下,二人终于明白,这是村长用幽默的方式劝大家改掉巧立名目请客吃饭的不正习气。随着二人幡然醒悟,这部小戏也在轻松的氛围中迎来大结局。  

  将百姓关心的事改编成文艺作品搬上舞台,对情节进行夸张处理,引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故事与现实的高度契合让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桥段表现得自然而不造作,看后令观众会心一笑。高志娟说,自己和孟璇都喜欢写喜剧,也喜欢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实现戏剧的表达,“从现实生活中摘取元素,进行夸张、变形,然后将传奇色彩添加其中,经过这些创作处理,才能让故事变得有趣,让观众打心底里喜欢。”

  非遗小戏与现实题材的美好嫁接

  从作品的名字便可看出,小公鸡在这部作品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将小公鸡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其性格让其生动立体,它会生气、会抱怨,也会开心得手舞足蹈;让它会说话、能唱戏,甚至能戳破他人心中所想;也让它会察言观色带动气氛,推动剧情前进。  

  故事从小公鸡想满足口腹之欲为起始,期间,它不断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剧之一的孟璇曾称其为作品的灵魂角色,“很难讲小公鸡究竟是不是这部戏的主角,我们希望这由观众自己来判断,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它称为这部作品的灵魂。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小公鸡能够灵活地参与故事之中,如果没有它,这部作品将黯然失色。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它呈现出一个更清晰的旁观视角。即便是拟人化的小公鸡,也保留有动物的单纯。通过小公鸡为观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直接审视宴请随礼习俗的视角。”  

  两夹弦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伴奏乐器四胡为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民众习惯称其为“二夹弦”“大五音”。作为一部非遗小戏,《公鸡过寿》整体节奏轻快紧凑,编剧们根据两夹弦的特点对剧本进行了相应改动,“我们尽可能地增加唱段,减少对白,让作品更具感染力,也让舞台更有流动感。”高志娟介绍。  

  创作最终是要服务百姓的

  早在荣获本届群星奖之前,《公鸡过寿》便已斩获省内外诸多文艺创作大奖,也在基层演出中打下坚固的群众基础。自2021年4月首演以来,《公鸡过寿》在天津、济南、威海、滨州、盐城等地展演,基层演出超70场次,线上展播观看超百万人次,深受专家好评,也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高志娟说道,“创作最终是要服务百姓的,作品最终的评判者也是观众。只有经过观众的检验,才能称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公鸡过寿》时长不到20分钟,情节安排十分紧凑,但观众依然可以从中看到编剧的诸多良苦用心及精心设计。三位人物角色均以称号代替姓名来出现,且深有寓意。用“铁笊篱”表现村长日常的抠门小气,用“油条李”“红山楂”表现人物的身份及职业,也表现出其灵活张扬的一面。油条李和红山楂是从乡村走出的生意人,他们是致富群体中的代表,腰包鼓起来后二人的表现欲也随之而来,这重身份设定也呼应了其为随礼而攀比的行为。“这部作品不仅是以喜剧方式讲述移风易俗的故事,其实也在不断探讨,生活富裕起来后,人们该如何去解决精神层面的需求。相互攀比并不是表现身份与价值的正确方式,我们应该思考作为礼仪之邦,我们该如何表现‘礼’。”此外,通过微信发出宴席邀请,通过二维码收贺礼这些生活中常见又充满戏谑感的桥段也出现在作品之中,让整部小戏贴近生活又富有戏剧张力。 

  让作品关注人的内心与精神世界,挖掘其所思所想,呈现人性之间相通的情感,是两位编剧创作时坚守的准则。对于下一部作品,高志娟介绍,正在筹备一部名为《百花深处》的作品,“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聚焦那些远离故土,为了照顾儿女漂在城市中的老年群体,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心灵世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