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聿荣 杨子葶
养护一盆奇异美丽的盆栽,呵护一尾寓意吉祥的锦鲤,演绎一段充满历史的故事……在济南市槐荫区这片热土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用自己的所看所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圆着他们的“农业梦”。
多肉“法师”蹲在大棚里做直播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多肉夏季控水,控水有利于桩子木质化,同时还有利于叶型的短肥圆,防止多肉黑腐化水的现象。”在某直播平台上,张德宏得心应手地向网友们讲解着多肉养护相关知识。
1992年出生的张德宏,是个标准的“90后”新农人。他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己从小就对农业非常感兴趣,结婚后由于妻子喜爱绿植,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从事园艺事业,便成立了雅农园艺基地。
“我们从2016年开始干,当时还是以代理销售为主。因为以前经常逛贴吧、刷朋友圈,所以就开始从网上进行销售。”张德宏说,一开始就是为了玩,边玩边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兴趣,也愿意钻研,生意便越做越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后,代理销售利润低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了,我们便决定自己育苗,进行多肉的培育。”
目前,张德宏的基地已经拥有4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规模达到了20亩,培育植株近10万盆。张德宏在直播平台上开设了“雅一农多肉法师锦缀化”账号,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多肉法师”。“平时购买的小型多肉大概20元到50元一盆,除了销售这些普通的多肉以外,我们还会有意识地选择其中一些形状、颜色独特的植株,对它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张德宏指着一株近一人高的多肉介绍道,“像这样的一株能够卖到4000元左右,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去年春季,张德宏的基地营业额接近120万元,在圆着自己“园艺梦”的路上,他信心满满:“我们目前已经与多名行业主播进行了交流,明年打算着手做直播基地。接下来主要的目标便是扩大生产,把这一盆小小的盆栽做美做精,让更多的人能够发现农业的魅力。”
“忙也充实”90后小伙的锦鲤经
热情、健谈、对锦鲤有着深深的热爱,初见张明林,这位“90后”小伙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养殖池边上,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锦鲤结缘的故事。
2015年,26岁的张明林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开始了锦鲤的养殖与销售。“当年20多岁,敢想敢干,觉得农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锦鲤的养殖当中。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从挖池、引水入手,慢慢地基地一点点建立了起来。”张明林介绍道,“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想要养出与众不同的锦鲤,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不间断的学习。那段时间我除了在现场打理,就是回家看书学习,很忙,但是很充实。”
扎实勤奋的付出,为张明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现场,顾客胡先生的到来打断了采访的流程。“我在大明湖周边经营店铺,通过朋友介绍,听说这里的鱼很好,便想来挑选一些锦鲤。”胡先生说道。双方在鱼池边几经商讨,定下了购买的事宜。
张明林说,养殖锦鲤风险高,收益也高,需要特别呵护和培育。“我们的年产量5000至6000万尾,在1个月生长期时,我们便进行挑选,第一茬的淘汰率在90%左右,第二茬再淘汰下去一半,剩下的不足5%。之后大部分普通品相的锦鲤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真正留下来精心培育的只在千分之五左右。”张明林指着养殖池向记者介绍道,“这一池十几条锦鲤中,最大的有30斤,像这样的锦鲤,每条的售价在2万元至4万元不等。”
谈起这两年的经营情况,张明林坦言,市场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对于未来的发展,张明林仍然信心很足。“不管任何时候,好的东西永远是有受众面的。我们目前通过直播经营,基地销售的情况良好,而我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选育优质锦鲤上,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精品锦鲤。”
海归青年扎根盖韭产业
西郊盖韭,是“槐荫四宝”之一,西郊盖韭的栽培方式独特,色、香、味、形俱佳,素有“千里香”之美称,在明末清初便已开始种植,据考已有300余年栽培历史,目前已经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盛农公司开始对西郊盖韭进行保护性种植开发,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胡冬梅坦言,种植西郊盖韭既是农业产业,也是一份非遗传承的责任。
“我大学是在日本读的,2002年毕业后便回到了济南市槐荫区,跟随着父亲开始从事农业。当时大家都觉得大跌眼镜:一个‘海归’青年,在国外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却下了地。其实不然,回来以后我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再加上边干边学积累的农业技术,我们逐渐打开了日本的市场。”胡冬梅说,一晃20年过去了,公司如今已经打开了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市场,用她的话说,“农业越干越高端。”
对于西郊盖韭,胡冬梅有着深厚的情怀。“听说咱们的韭菜有着这么多年的传统后,就想好好把这个传统技艺保护下来。”胡冬梅向记者介绍道,西郊盖韭的精髓在一个“盖”字上,“我们当前生产还是传统模式,用阳畦及小拱棚的栽培方式,在向阳菜畦里进行越冬培植,通过挡风避寒和草苫等覆盖保温。同时,通过‘扒韭墩、剪韭毛、剔韭墩’的栽培技艺,结合防虫网、杀虫灯、黄篮板和生物制剂等新技术,人工对韭菜的生长进行管理,做到了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因此消费者们都说,咱们的盖韭‘韭菜味’十足。”
利用传统技术种植的盖韭,当前收益情况尚可。胡冬梅说,她正在不断探索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的重心是如何将传统技艺和盈利结合起来,把西郊盖韭推向市场。前段时间同北京的客户进行了商谈,对方很感兴趣,尝试进行了种植,并将产品推向了市场。不出所料,得到了消费者们的广泛认可。”
“300多年的种植,我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份产业,更是历史,是祖祖辈辈扎根土地的农民智慧的精华。保护和创新,是我们这些新农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未来奋进的方向。”胡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