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智库周刊】如何摸清家底?山东文旅资源普查这样做

2022-10-02 09:18: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张子川

一个地区的文旅资源是其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石,也是其当代文旅产业发展的载体,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旅游资源总体概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会上同时发布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手册》,这标志着山东启动文旅资源普查行动,通过摸清文旅家底,推动优质旅游资源向优质旅游产品转化。

相关背景

近年,文化和旅游部为了摸清广阔大地上的资源,积极布局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2019年印发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实施方案》。对旅游资源的探索则更早,1992年发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2003年公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出台《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规程》。同年,遵循先行先试、形成示范的思路,确定海南、贵州、四川、青海、浙江、内蒙古、重庆7个省(自治区)为全国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省份,为开展全国性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供样板。

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部分里,提到了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积极发展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重点推进旅游资源普查等工作,强调要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协同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在该规划的专栏4中,提出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程的要求和目标。即要通过对文旅资源的普查和进一步的研究、梳理,建立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库,更好地宣传展示丰富文化资源。同时,利用普查成果,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更为科学性的规划支撑。

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对象、工作要求等做了详细的阐释说明,并提出最终的普查目标:到2025年12月前,各省(区、市)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建立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统筹安排,梯次推进,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化。

一场全国范围的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徐徐展开。

概念解读

资源普查专业技术性强,从全国试点省份的先行先试经验来看,普查过程投入大、时间长,因此在深入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厘清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文化资源泛指人类从事一切与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的总和,由于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不同,不同的地域相应地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则可以划分为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包含高山、峡谷、森林、江河、湖泊、海滩、温泉等,后者为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文化艺术等。另据《旅游规划通则》(2003),也对旅游资源有了较为权威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因此,尽管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围广、类型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要囊括。真正能够纳入普查范围的资源,一定是那些能够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对游客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各类文旅活动的基础,要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社会经济优势,需要经过包括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在内的一个开发建设过程。

因此,在对文旅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对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规模、质量、分级,以及开发前景和外部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鉴定,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这个过程被称为旅游资源评价。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系教授许峰认为,旅游资源评价需要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其中,具体需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评价,一是资源本体价值的评价,二是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前者主要是对资源的特色、功能、体量进行考察,后者主要是考察资源的区位、客源、环境、建设四大情况。 

因为主观因素更容易带来认识偏差,所以在具体的分数量化上,常采用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定量评价方式,其要求在收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用具体数字来表示文旅资源等级。

山东探索

日前,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临淄区、青州市、肥城市、荣成市、莒县、平邑县、齐河县、惠民县8个县(市、区)被选为试点,率先进行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同时,山东16市被定为单体旅游资源普查试点,旨在通过开展单体资源普查探索经验,建立首批优品级资源名录。作为山东首次开展的全面文旅资源普查,会议要求“应普尽普”,全面调查,不留死角。

本次普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文化资源普查,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古籍和美术馆藏品6大类。二是旅游资源普查,包括8大类、28个亚类、共132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资源评价评分标准》将作为山东省文旅资源评价的依据,该标准设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分值、得分五个栏目。

一个亮点是,山东在进行文旅资源普查时,因地制宜,创新普查思路。由于山东拥有儒家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泉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齐长城文化、水浒文化、聊斋文化等众多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做好山东特色文化资源展示推介和保护开发,在做好旅游资源普查国家的规定动作同时,山东还增加了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自选动作,各试点县可根据特色资源设立特色文化普查区。

山东本次普查的8个试点县(市、区)已积极行动起来,定好思路,有序推进。

惠民县将在全面盘点区域内旅游资源,摸清文物遗存家底的基础上,创新实行“12345”工作思路。“1”是按时保质保量实现资源普查总体目标;“2”是明确查什么、怎么查;“3”是确保普查成果全面、真实、及时;“4”是人员到位、培训到位、保障到位、技术指导到位;“5”是正确处理好“普查与抽查、清查与普查、点源与面源、同类与同标、质量与速度”这五种关系。

莒县规划出了清晰的工作逻辑。首先,由专业普查队伍实地调查并同步填报六大类文化资源普查,并对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价,测绘填报资源调查表,做好相关照片、视频资料的拍摄、整理。然后,根据调查情况,组织编写县行政普查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报告、莒县特色文化普查区普查报告。最后,对试点工作主要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工作报告。

荣成市则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建团队参与普查工作。专家涵盖历史文化、地理学、建筑园林测绘、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摄影视觉传达等领域,从资源普查的标准、方法、路径、模式等方面提供业务支持。

青州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呈现出“三山、两带、一城”的组团式空间格局,资源类型组合较好,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压力。此次青州市将通过广泛动员并组织文旅、自然资源、住建、史志、林草、水务等各方力量参与普查,营造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拟通过此次文旅资源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文旅资源家底,提高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