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智库周刊】山东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2-10-09 09:53:2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刘亚薇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第十四条“实施文化赋能行动”里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山东省始终走在前列。截至目前,山东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7个,已经初步构建起全时段、全季节、全地域、全覆盖的旅游发展格局。纵观山东已建成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几点共同之处,下文将结合实例做具体说明。

  抓好顶层制度设计系统推进

  全域旅游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从表面上看,这将带来客流量和收入,拓展城市旅游空间,整合区域旅游要素。更深层面是要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品质的全面提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地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而这需要整体化、系统化的思维做指导。

  德州市齐河县先后编制完成《齐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10余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多规合一”;成立齐河旅游专家智库,聘请高校旅游专家挂职旅游副县长,常态化召开文旅产业发展研讨会、全域旅游专题培训报告会,聚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青岛市崂山区组织编制《崂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崂山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健全规划评估和实施机制。先后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促进特色酒吧休闲街区发展实施细则》《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鼓励扶持高端新兴旅游业态发展。2022年,为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各类文化和旅游奖补政策,制定下发《崂山区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为新形势下全区文化旅游升级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支持。

  坚持公共服务建设 提升旅游基础保障能力

  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对一个景区乃至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临沂市沂南县一方面积极完善要素体系,培育星级酒店6家,引进连锁酒店18家,打造柿子红乡伴理想村为引领的10大“沂蒙乡居”精品民宿。另一方面强化交通体系。实施西外环北通、泉重路、临沂快速路等道路工程,打造沂蒙生态大道、红色旅游专线等4条旅游精品线路,开通4条旅游专线公交。改造、新增360余块旅游交通指示牌。三是优化智慧体系,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开设沂南智慧旅游一票通系统,县域内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行分时预约。布局开发全景导览、智能讲解、数字孪生平台等智慧服务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四是创新监管体系,文旅部门联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起1+5+N文旅执法体系,为游客提供安全、安心的旅游环境。

  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不能只在“全”上做文章,核心还应放在“域”上,要立足地区旅游产业基础,营造特色旅游产业生态。山东各地示范区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导向,转变旅游发展理念,顺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示范区。

  1.聚力打造文旅产业集群

  一些地方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存在误区,认为必须具备核心产业或是优势产业才能发展全域旅游,这会造成圈地造景、大修大建、搞形象工程等现象,盲目开发,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无法达到发展全域旅游的目的。在这方面,德州齐河县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齐河在既无自然名胜、历史古迹,传统旅游资源又稀缺的情况下,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大项目集群开发为支撑,从零起步,通过持续性、深层次创新,构建起了全域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创新建立了“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齐河抓实、抓牢机制创新这一源动力,通过招商、稳商、扶商、富商等系列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大项目规划、审批、建设、运营等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聚力打造了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了独特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对黄河流域和平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青岛市崂山区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突出以文旅项目支撑,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链。太清道苑、九水和园、崂山书院等新项目相继建成,投资近百亿元的美高梅·钓鱼台酒店、沙港湾文旅综合体、爱设计文创产业互联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复兴ClubMed国际旅游度假酒店、若七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

  2.红色旅游促进产业多元发展

  临沂市沂南县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统筹考虑,系统推进,形成了红色引领、多元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探索出“一区带四员”(即“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带富”经验,其所在的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每年接待前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10万人次,参观学习的群众30万人次。形成党性教育基地片区与沂蒙泉乡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东高庄红色片区、松山温泉康养小镇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系统化拉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旅游住宿床位超过2万张,打造出“区域化突破、全域化发展、系统化推进”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3.以文化遗产为抓手,实现“文化赋能”

  潍坊青州市坚持“以古为蕴、以青为色、以水为魂”的理念,深挖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将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提升。整合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大板块打造的青州古城旅游区在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老城区脱胎换骨,形成“城区即景区、景区即城区”的“城景合一”大格局。突出“文化赋能”,围绕“一个王朝、一座王府、一处王陵、一座古城、一座博物馆、一只瑞兽、四座名山、五位历史名人”深入挖掘青州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讲好青州故事。

  4.推动乡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青岛市崂山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景区社区融合发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乡村旅游提升等工程,坚持乡村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每一个乡村,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东麦窑社区、晓望社区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大力发展农事采摘、农家体验、主题庄园等休闲农业,“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茶文化节”等节会人气逐年攀升。成立民宿协会,制订民宿管理办法,全力打造北方民宿标杆,涌现出仙居崂山、瑜上山间、乐活美宿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风情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精品民宿。截至目前,全区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36个,精品采摘园15个,乡村旅游规模优势持续增强。

  日照五莲县创新实施“现代农业+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模式。坚持“东部示范、西部提升”,在东部片区,建成一批精品民宿、旅游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体,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82%。在西部片区,实施总投资33亿元的莲西区域突破发展工程,三年累计造林6万亩,发展15个林果片区,保障10万人饮水安全。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驿站,采取“驿站+土特产小超市”“驿站+农产品市场”“驿站+精品民宿”等模式,兼顾交通、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住宿等功能,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复合型交通、服务、景观和产业廊道。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展现区域新魅力

  青岛市崂山区依托崂山山海文化,打造全域节庆品牌。坚持把节庆活动作为激活文旅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青岛国际啤酒节办节模式,挖掘啤酒文化,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推出全球首座元宇宙啤酒城,线上举办“元宇宙啤酒节”,线下举办“活力崂山”啤酒嘉年华系列活动。整合全区节庆资源,推出“春色崂山”“夏季狂欢”“秋韵崂山”和“冬趣崂山”节庆活动体系。

  潍坊青州市在全面叫响青州旅游品牌方面坚持多措并举。一是构建大宣传格局,改变过去政府唱“独角戏”的方式,全面整合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媒体、公众的宣传资源,运用网络新媒体、直播等多种方式,构建大宣传格局,叫响“千年古城信美青州”文旅品牌;二是开展联动性宣传,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思路,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文旅联盟”“高铁环游齐鲁行”,加强周边区域联动宣传;三是构筑全媒体阵地,加强节会推广,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