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柳子戏:传承600年,传统戏剧界的活化石

2022-10-22 09:47:0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实习生 刘璇 梁琪

柳下的身段,柳上的声响,柳子唱腔在一方戏台上飘摇回荡……柳子戏广泛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曾与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合称为“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其中,东柳指的便是山东的柳子戏。柳子戏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堪称戏曲界的“活化石”。2006年,柳子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子戏《老青天》剧照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因其主要的说唱曲调“柳子”通俗易懂且影响较大,故被称作柳子戏。明万历年间,沈德符在《野获编·时尚小令》中记载:“元人小令,行于赵燕,后流传各地。”到清中叶乾隆年间,柳子戏已在山东、河南一带广为传播,颇受欢迎。

柳子戏属于多声腔的曲牌体剧种,其唱腔是由众多不同宫调、不同板式的曲牌构成。柳子戏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调为主,表演形式粗犷豪放,风格独特,人物的动作设计惟妙惟肖,生活气息极为浓厚,代表了地方的民俗风情。在柳子戏中,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曲牌100余支,曲调一般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昆调、转调等。俗曲以三弦、横笛、笙等乐器伴奏,演唱时可用“挂叙”的方法,即在长短句中插入大段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唱词,以适应表现的需要。其音乐风格委婉动听,能够表现复杂细腻的心理情感。

从演唱方式来看,柳子属板式变化体,用通俗的七字句演唱,而以三弦和笙伴奏,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柳子戏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高腔、青阳腔、乱弹、昆曲、罗罗腔、皮簧等剧种的唱腔、表演和剧目,以三弦为主奏乐器,同时辅以笙笛。有人用“九腔十八调”来形容柳子戏腔调的丰富多彩,可谓恰如其分。

柳子戏现存的传统剧目有200多出,其代表剧目包括《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白兔记》《金锁记》等。柳子戏中许多剧目充满着匡扶正义、爱国大义等主题,也因此数百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柳子戏脚色分工较为细致,生行包括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武生、白胡老生等,旦行包括青衣、红衣、闺门旦、老旦等,净行包括红净、黑脸等,丑行包括文丑、武丑等。其表演极受地方观众的欢迎。

从演奏器乐上来看,柳子戏主要有竹笛、笙、三弦进行伴奏。伴奏时以单旋律的随腔齐奏为主。在伴腔时,笛子吹奏的旋律基本与唱腔相同,而笙和三弦则可加花变奏。柳子戏的乐队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分组成。丝竹乐器俗称文场,以笛子、笙、小三弦为主,兼用唢呐;打击乐器称武场,包括板鼓、大锣、小锣、手镲等乐器。打击乐合奏时音调鲜明,与其他剧种多有不同。

戏韵流芳,历久弥新。柳子戏中容纳了明清以来盛行的各种古老声腔,保存有曲牌600多支,在中国北方戏曲及元代散曲的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如今,柳子戏这一古老的剧种也赶上时代潮流,进行多元跨界挑战。一批贴近现实生活、古韵新传的新编优质剧目接连与观众见面。比如,剧目《老青天》融合了传统柳子戏唱腔同时加入西方管弦乐元素,让呈现内容更为丰富。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柳子戏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借助网络平台,古老的柳子戏加入线上视频直播“大军”,得到广大网友关注……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柳子戏,正在新的时代中不断进行着突破与创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