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智库周刊】沉浸式演艺4.0时代升级文旅新场景

2022-10-23 07:04: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往纵深化方向发展,沉浸式体验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由于受科技、政策、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的因素驱动,“沉浸式演艺”在文旅行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这个国庆假期,在老君山金顶天宫剧场全新上演了沉浸式演艺《知道·老君山》,该演艺引发观演热潮,被媒体评为4.0时代的代表项目,“沉浸式”体验演艺迎来4.0时代。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姚曼

沉浸式演艺成为风口

“十四五”期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被写入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时,元宇宙概念下虚拟现实、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沉浸式演艺营造交互感、代入感提供了有力加持。

当前国内文旅消费呈现年轻化、国际化趋势,消费者对场景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沉浸式演艺在体验感、互动性与场景感等方面的优势,正迎合了消费新需求。对于文旅景区而言,在“去门票”趋势下,沉浸式演艺已成为引入IP、打造流量的有效路径。

旅游演艺的进化

早在上世纪末,以陕西省歌舞剧院的《仿唐乐舞》、深圳华侨城集团的《中华百艺盛会》和《欧洲之夜》为代表的演艺活动,被认为是中国旅游演艺产品的雏形。旅游演艺发展至今,除了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升级优化外,也从单纯的观看向身临其境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方向转变。

山水实景演出的1.0时代

21世纪以来,旅游业迎来迅猛发展期,旅游演艺精品频频涌现。2004年,中国首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桂林公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这种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舞台,借助于现代的光影技术,打造自然与人文交织、风景与风情并生的演出模式被纷纷效仿,旅游演艺进入到山水实景演出的1.0时代。王潮歌《印象·丽江》《印象·普陀》的“印象”系列和梅帅元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山水”系列等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剧目。

沉浸式的剧场演艺2.0时代

这一时期演出颠覆了传统观看的方式,将观众融入演出中。《又见平遥》创新没有固定舞台的表演形式,观众在演出中边走边看,作为剧目的一部分;《又见敦煌》通过剧场场景的变换将观众带入一幕幕的情景剧中;《闽南传奇》则将室外实景搬进剧场,设置可移动的室内观众席,打造出一台“会跑的实景演艺”。

文旅融合全新3.0

王潮歌的“只有”系列呈现出前两个时期不同的特征。以2019年上演的《只有峨眉山》实景演出为例,其回归到文化本身,将实景演出与剧场演出充分融为一体,开创了行进式的观赏方式,将观众融入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打造首个经典“戏剧幻城”,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旅游演艺步入继山水实景、剧场演出之后的3.0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上演的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以“行进+沉浸”的观演方式,让游客尽享一场运河文化盛宴;苏州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令观众随演员在园林中走走停停,伴随着昆曲来感受沈复、芸娘的世界;《大唐追梦》,将现代声光电技术与历史、民俗、文化等多重元素融合,展现了“处处是舞台,处处皆表演”的大唐芙蓉园。

“沉浸式”体验演艺4.0

当前的“沉浸式”体验演艺4.0,是旅游演艺的全新升级,以其特有的互动体验、专属情境、艺术情调,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出新机遇。“沉浸式”体验演艺4.0具有四大特征:一、环境营造,通过氛围和演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二、互动性,打破舞台限制,游客可参与剧情的互动环节;三、多感官体验,充分调动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游客沉浸其中;四、角色扮演,游客可以直接成为剧中人,甚至推动剧情发展。

9月29日,由河南老君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以传统道家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演艺《知道·老君山》首映,该剧将文化旅游与科技完美融合,用沉浸式舞台解锁“舞台+”的多重可能,通过旺季秀演、淡季沉浸互动展的方式,达到在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助力老君山从传统山水型景区向科技赋能文旅景区转型。在国庆期间,该项目接待旅游人数达1.02万人次,也为河南文旅产业发展再添崭新名片。

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安斌表示,这种新型沉浸式文化演艺形式,通过科技手段,替代大部分演员,既避免了过高的投资成本,又能营造真实震撼的场景,便于演员与观众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无独有偶,抢占今年国庆档的还有在张家界大庸古城上演的《遇见大庸》多空间沉浸式体验剧,以张家界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结合声光科技及全息技术、舞美造景、移动式沉浸观演骑乘装置系统等方式,实现了旅游演艺4.0阶段一次多空间沉浸式情境互动体验的重大创新。而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实现了“船和码头即剧场”“观众即演员”,将武汉的大汉口长江文化呈现给游客。

热潮背后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演艺行业一直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的道路上探索,随着“沉浸式”概念迅速升温,国内试水沉浸式演艺的文旅项目不在少数,但口碑不一。有些沉浸式演出过度依赖特效技术,存在华而不实、缺乏内涵、品质不高、体验代入感差等问题。在产品创作过程中还存在过度开发等现象。

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旅游均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疫情防控下,如何保证足够的客流量与上座率、如何延伸消费产业链实现营收来源多元化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因地制宜。虽然“沉浸式”演艺将在未来快速普及并日益成为主流演出,入局沉浸式文旅越来越火热,但企业要避免盲从,要因地制宜地打造沉浸式项目。

关键词二:根植文化。内容打造是旅游演艺行业最核心的要素;除了精彩绝伦的技术支持外,还要重视在地文化内涵及价值体现,防止华而不实的声光电作秀。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内容和体验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三:强化互动。现在的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影像化、故事化、趣味化、体验化的文化表达,沉浸式演出要更加注重互动性和社交化,让游客从游览者真正变成参与者,为游客创造超越期待的体验。

关键词四:转变思维。长远来看,旅游目的地要做好从“门票经济”向“场景消费运营”的思维转变,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沉浸式”演艺这个流量IP,串联起景区、全经营业态、全生活场景等,来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将整个演艺空间转化为展示空间、教育空间、社交空间、艺术空间和节庆空间,从而带动旅游目的地,乃至于整个地区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