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议事周刊】开山劈路 当代“愚公”

2022-10-25 09:56:0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聿荣 杨子葶

霜降节气,秋爽气清。走进济南南部山区大山深处,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子赫然出现在眼前——金刚纂村。村子位于风光秀美的葫芦峪里,村南面的道路直通锦绣川水库,往北翻过一段蜿蜒盘旋的盘山路,驾车约一小时,便可抵达济南市区。为了打通这条被村民称为“愚公路”的山路,金刚纂村用了整整11年。

盘山公路

十一年 圆了祖祖辈辈出山梦

金刚纂村人口仅有500余人,土地大多是山地。从前是个出了名的小山村,缺水少土,交通不便。村里的老人说,每到过年用水多或是春天干旱之际,一晚上等不到一担水,着急用水的人都去石门村挑水,来回16里路,可以说是翻山越岭。

“要想改变全村的面貌,只有横下一条心,打通北岭。”1994年,金刚纂村党支部书记马广业下定决心,开山劈路。村子北去济南需要翻过一座大山,经过测量,上下山的路共3.5公里,山头需要下落40米,总工程量约是20多万立方米。

难吗?难!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马广业迎难而上,“工程量大,那咱就慢慢干”。用他的话说,好日子等不来、靠不来,打不通这条路,那金刚纂村永远是个死胡同。“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也可能一辈子修不通,下辈子接着干。”

1994年农历十月廿七日上午8点,伴随着一挂小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这长达十一年的修路工程正式拉开。在马广业的动员下,全村人都加入到了修路的队伍中。有车的推车,有锤的拿锤,干不了重活,那就干轻的。年轻人砸石起石,妇女运石头,老人垒石头,带孩子的把孩子放在筐里挑着上山,用大人的棉被披在孩子身上,放在路边。

“我们虽然都在山区,但是大多数都没有采石放炮的经验,导火索一冒烟,发出嘶嘶的声音,大家都很紧张,手不自觉地发抖。”经过一次次锻炼,经验也越积累越多。“大家就是为了一个目标,修通北岭去济南”,无论寒冬酷暑,村民们从无怨言。

历时十一年,这条山路终于在2005年9月29日通车,圆了金刚纂村祖祖辈辈的出山梦。在漫长的修路历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马广业没流过一滴眼泪,但是在通车的前一天晚上,他哭了,“祖祖辈辈都没有修起来的路,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终于打通了,‘高兴’挂在了大家的脸上。”

通车后的几个春节,金刚纂村在外打工的人们都回家过年,谈起来最多的话题就是能去济南了。“有小伙子们从泰安、胶东等地领回了媳妇,老人高兴,年轻人高兴,全家人高兴。”马广业缓声说,十几年没有白下的力。

如今的金刚纂村史馆里,一组简短的数据记录了修路的艰辛付出:十一年里,金刚纂村累计出义务工30多万个,使用炸药20余万斤,金刚纂村人用镐、锨、锤等原始工具,肩挑人抬,硬是凿开了北岭。

特色“宿营地”民宿

路通了 村子的致富路也通了

“修路的目的是为了致富,不是修好路就富了,致富的路更难。”马广业心里清楚,村子想要致富,就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修通了路后,金刚纂村又转向了村子治理。安装路灯、修建广场、美化绿化,金刚纂村一个没落下。

为了方便村民取水,村里建造旱地水窖1000余个。“我们村大多以种植旱果为主,主要是核桃树和山楂树,村民过去打水都是从家里挑水上山。”看到了村民的辛苦,马广业便坐不住了,他想出一个旱地水窖的想法:在山地里挖一个长的坑,用PVC塑料卷材焊接。单个水窖约二至五立方米,由于方便管理,一下就能灌满,非常实用。

在此基础上,村子引进了优质蔬菜黄棒菜、菊芋(洋姜),用来加工面条、豆腐、馒头、煎饼等。今年春天,金刚纂村利用村民荒芜的土地种植菊芋用于面条加工,增加了集体收入。

2022年3月,金刚纂村党支部领办的“金马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民宿、采摘旅游业。村内建设了20套风景不一、各具特色的主题民宿,发展“民宿+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养生”“民宿+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1800余人次。通过特色产业带动,该村集体收入今年底预计达15万元,每户村民增收5000余元。

“从前农村提出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但我们这里工业和商业是短板,只有乡村旅游这条路子。村子利用村民房顶、空闲地等建造民宿20余套、发展了四家餐饮,结合我村劈山修路的展示,吸引城里人来参观、吃饭、住宿,现已小有规模。”马广业说道。

村子积极打造连接锦绣川水库的休闲步道,今年春天,南山团委、南山公安举办了休闲健身长跑;同时,金刚纂村着力打造文化乡村,把传统农耕文化与劈山修路的愚公精神相结合,打造“金刚纂精神”品牌。

据马广业介绍,村子还计划打造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几千年来,农村种地是传统的农耕方式。耕、犁、锄、割……时间再长,这些老传统可能就要失传了。打造研学基地,让学生们体验农耕文化,可以增加知识趣味,也作为一个致富的项目。”

经过全村多年的努力,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美丽乡村。

三面环山的金刚纂村

奔前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愚公”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当年与马广业共同修路的人,有些已经不在了。而金刚纂人劈山修路的壮举,被誉为“九十年代新愚公”。路通了,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也掀开了乡村发展的新篇章,开始奔前方。

修路开始时,马广业虚岁36,如今两个数字换了位置,63岁的马广业还有梦想,“这么多年,我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苦,也不觉得苦,累,也不觉得累,我六十多岁了,但是我还有信心带着大家继续奋斗。如果身体允许,政策允许,我一定带着大家让村庄变个样,这是我的最终目的和初心。”马广业说。

工作32年,马广业总结了基层工作的心得:良心、热心、恒心。他坦言,现在的金刚纂村还不富裕,还需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和创新,让老百姓过上更富裕、更美好的日子。

开山劈路,听起来颇具传奇色彩,却是金刚纂人发挥“愚公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双手开山劈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奋斗故事。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