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智库周刊】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2-10-30 09:35: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 刘亚薇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共建共享,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多地制定了文旅融合规划或指导性意见。其中,在山东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各地科学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新空间、新体验”。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与旅游融合,创新服务形式?本文梳理出近年山东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五个着力点,以供参考。

泉城文化驿站——魏家庄社区文化驿站

  一、构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几年,山东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免费开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山东省建有公共图书馆154个、文化馆15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2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5万个,各级各类博物馆647个。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位。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先进县)达到4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4个、示范项目8个。在此带动下,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攀升,志愿服务、个性服务、定制服务等创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

  依托高品质阵地,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潍坊青州市将文化和旅游服务延伸至基层,把乡镇综合文化站这一相对短板变为特色亮点。结合公共文化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创建,青州市遴选5个旅游资源丰富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48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差异化改造,充分考虑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并与所在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灵活设置服务信息公示、游客服务咨询、特色文化展示、文创产品及地方特产展示、多功能展演等功能区域。

  二、公共文化服务进乡村、进景区

  山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活动通过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等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山东省举办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主要包括文艺院团专题下基层演出活动,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场次;各级文化馆(站)深入开展文化辅导、小分队演出、专场晚会进基层活动,以“五个大家”“大家唱”、群众广场舞等示范性活动为引领,提升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品质;各级公共图书馆加大送书下乡和阅读推广活动力度,为广大群众送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此外,各地文旅部门也将以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等方式,进一步在全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活动,同时发动庄户剧团、群众文艺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系列活动中。

  省内各大旅行社推出全新研学游线路,把平日里不太热闹的文化场馆串进研学游线路,创造了新的公共服务场景。红色教育主题、文化体验主题、休闲游乐主题等旅游线路,覆盖众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非遗展示和体验中心,结合文化场馆资源特色,引导市民深入学习。

  三、塑造公共文化活动新空间

  良好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可以吸引居民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可以用文化的力量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济南市在今年上半年选定了28家社会组织组成首批泉城文化驿站,开启了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共建新时代”。泉城文化驿站建设,立足于延展群众身边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本着“政府主导、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效能”原则,着力于创新引导社区周边艺术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借助培训机构场地资源和专业师资优势,结合实际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空间。驿站充分运用资源优势,定期组织相关公益课堂,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展基础艺术普及培训辅导,让更多市民就近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启社区文化活动新方式。  

  青岛也积极建设“青图驿站”项目,该项目是由青岛市公共图书馆系统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的馆外微阅读空间。“青图驿站”与银行网点、民宿客栈、茶餐厅、长途汽车站、旅游景点广泛开展合作,截至2021年底,青岛已建成符合标准的“青图驿站”100多个,配置图书5万余册,拓展市民阅读空间5000平方米,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

  此外,省内部分5A级景区实施免费开放或向特定群体免票,叠加公益文化活动,拓展了旅游服务边界;部分民宿、酒店也有意识地引入文化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了新的客源。

  四、数字技术助力文旅融合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渐完善,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新探索和新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

  “淄川文化云”服务模式、“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等典型经验被中宣部、文旅部在全国宣传推广。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从“云端”到“指尖”。

  山东公共文化云建设围绕艺术活动、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技能等,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建设,汇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作品、艺术普及课程、艺术普及电子图书、艺术普及师资库、文化馆(站)行业信息等数字资源。资源成果类型包括微纪录片、短视频、音频、慕课、动画等。重点支持围绕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原创性数字文化资源。  

  其中,威海公共文旅云整合市级、区市、镇街以及部分村(社区)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数字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电脑端、移动端等渠道,面向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信息资讯、文化活动、场馆预订、文化课堂等网上服务。用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公共文旅云上,整个威海市的文旅资源一目了然,可谓一“云”在手,威海畅游。

  五、推动服务精准化

  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山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已大幅提升,对特定人群的特色服务也在不断加强。山东图书馆借由“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为契机,推动服务精准化,升级对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服务,在全国率先建成“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首创“一站、一网、一库”的建设服务模式,是全国首个区域化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其中数字资源库整合资源量达15TB,内容包括有声电子书、讲座、曲艺、戏曲、音乐、影视剧等,能满足听障群体的各类阅读需求。

  淄博市追梦艺术团从2016年起便积极吸纳优秀残障文艺人才加入艺术团,后续又启动实施了“圆残疾人舞台梦”公益项目,探索出一套文化助残的组织模式和长效机制。该公益项目依托张店区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等进行志愿者召集、培训等工作,再通过志愿者引导、支持,帮助残疾人创作排演节目、组织开展专场演出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定向帮扶、精准施策、多方受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