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运动周刊】“龙年”收官在即 中国马拉松迈向新起点

2025-01-11 06:59: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转眼间,农历的龙年就将画上句号,龙年的马拉松,就先跑到这里。

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的赛历显示,这个周末全国仅有一场马拉松举办,即在1月12日鸣枪开跑的2025普洱思茅马拉松,广大跑友们在这之后若再想过马拉松瘾,则需耐心等待至3月2日的重庆马拉松。

值此龙年岁末,让我们从消费转型、城市活力以及产业融合的角度,回望中国马拉松赛事在这一年中的变迁与成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消费转型,马拉松经济崛起

202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这一年,马拉松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它更像是一个引擎,驱动着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这直接带动了体育消费的增长。同时,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也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据统计,2024年中国共举办了671场路跑赛事,参赛人次高达656万,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61个市、537个区县。这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是中国民众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直接体现,也是马拉松经济崛起的鲜明注脚。

马拉松赛事的火爆,直接带动了相关消费的增长。从报名费、装备费到食宿、交通等间接消费,马拉松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24年国内10项国际金标及以上马拉松赛事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达50.48亿元,其中“吃住”消费占比最高,达48.41%,“行”和“游”分别占20.95%和18.07%。

以上海马拉松为例,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上海马拉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跑者的关注。2024年,上海马拉松的报名人数高达25.8万人,尽管中签率仅为11.2%,但跑者们对参赛的热情丝毫未减。这不仅体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巨大吸引力,也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消费潜力。

同样,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国内知名赛事也吸引了大量跑者的参与,报名人数屡创新高。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通过赛事的传播效应,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齐鲁大地,马拉松经济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24年,“好运山东”山东省马拉松城市联赛共举办了13场赛事,参赛人数高达17.68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3.63亿元,并带动了8.35亿元的产出效应。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更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马拉松经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赛事报名费和装备销售上,更在于它拉动了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跑者选择将参加马拉松赛事作为旅游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会在赛事期间品尝当地美食、入住酒店,还会在赛后游览城市景点、购买特色商品。这种“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收入。

展现活力,马拉松文化融于城市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了展现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马拉松赛道上,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被串联起来,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的绝佳平台。

对于跑者而言,马拉松赛事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舞台。他们在赛道上挥洒汗水、挑战自我,同时也感受着城市的魅力和文化的熏陶。而对于城市而言,马拉松赛事则是一张最直观的名片,它向外界展示了城市的活力、魅力和文化底蕴。

在齐鲁大地,济南(泉城)马拉松就很具代表性。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高新产业云集的现代新城。济南(泉城)马拉松依“泉”而赛,赛事路线穿越大明湖、黑虎泉、趵突泉等著名地标,既展现了泉城独特的“山泉湖河城”风貌,又展示了济南在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这条赛道不仅让跑者们领略了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让跑者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挑战自我,更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跑一场马,识一座城,爱一座城。马拉松已成为连接跑者与城市情感的桥梁,它让跑者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也让这座城市更加欢迎跑者们的到来。

对于城市而言,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促进了城市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激励着城市居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产业融合,马拉松经济大可期待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赛事+”效应日益显著。文体旅商农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机遇。马拉松赛事不仅带动了体育用品、可穿戴设备、运动营养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更促进了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一种新风尚和新趋势。越来越多的跑者选择将参加马拉松赛事作为旅游的一部分来安排行程和计划。他们不仅会在赛事期间参与比赛和观赛活动,还会在赛后游览城市景点、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商品等。这种“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收入,也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目前来看,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应该是一系列赛事的重点侧重方向。一方面,马拉松赛事继续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和活动。通过赛事的举办和传播效应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考察和投资兴业。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将积极探索与农业、科技、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马拉松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多方式可以尝试。如通过举办乡村马拉松赛事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赛事的智能化水平和参赛者的体验感受;开展马拉松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专业的赛事运营人才和跑者群体等。这些创新举措将为马拉松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龙年岁末之际,中国马拉松赛事在消费转型、城市活力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变迁与成长,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的马拉松事业在度过“龙年”之后,依旧能够“龙腾虎跃”,持续发展壮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