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运动周刊]】让“马拉松热”冷一下

2025-03-29 09:44: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三四月份正是比赛季,各地大型马拉松赛事扎堆上演,广大跑友们纷纷拾起跑鞋,背起行囊,前往各个城市参加马拉松赛事,“马拉松热”再一次上演于全国各地。只不过,伴随着“马拉松热”,却也有“马拉松乱象”这个不和谐声音,前有苏州马拉松发生的“中学门口撒尿事件”,后又有无锡马拉松的“野鸳鸯事件”,一时间,马拉松成了部分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如同当年备受争议的英国足球流氓现象,这并不是足球的问题,却往往会被无辜地冠以足球之名。当马拉松赛场上的不和谐声音频响时,或许是时候思考几个问题了,如“为什么要跑马拉松”“为什么要办马拉松”。

  还有,到底什么是马拉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2025无锡马拉松现场  图据新华社

是什么搅乱了马拉松?

过度索取补给、扰乱赛道秩序……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发展,赛场不文明行为也不断出现。

近来,马拉松赛场又出了个“大新闻”。3月23日,一年一度的无锡马拉松鸣枪开跑,作为全国知名的“樱花马”,无锡马拉松向来以景色优美、赛道舒适、跑者体验佳著称。2025年的无锡马拉松以“锡马画中跑,最是江南好”为主题,42.195公里的赛道,如同一条城市“精品旅游线”,融无锡地标性建筑、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于一体,这场赛事最初是以极佳的参赛体验而被跑者们熟知,没想到因一件事,无锡马拉松的热度上升到了全社会层面。

比赛期间,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被拍到后,引发外界热议,其热度远超于其他有关无锡马拉松的词条。视频画面显示,年龄较大的男参赛选手正搂住一位女参赛选手,当发现有摄像头后,男参赛选手迅速把手放下,女选手做出躲闪动作,刻意与其拉开一定距离。另有曝光于网络的照片显示,该名男选手与女选手在赛场中十指紧扣,“无锡马拉松野鸳鸯”,很快就上了热搜。

人算不如天算,越做越精的无锡马拉松,却因为“野鸳鸯”事件出圈,辛苦为跑者打造的全民赛场,意外成了网友们的“瓜田”。

无锡马拉松无辜躺枪并非个例,在这之前的苏州马拉松比赛中,一些选手因找不到厕所,竟然在赛道旁的绿化带甚至中学门口随地大小便,这不仅破坏了赛道环境,更对周边居民和学校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客观评价,这些行为都是参赛选手自身的问题,和赛事组织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当赛事与这些新闻被捆绑在一起时,总归是件令人烦恼的事情。

我们似乎可以从当年英国的“足球流氓”事件中受到一点启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足球流氓事件频出,使其在社会上饱受争议,当然不少对足球流氓、极端球迷文化有过研究的人大概会知道,这些所谓的“足球流氓”,大多对于比赛的那九十分钟没什么兴趣,他们只是想借着举办足球比赛的机会打上几架罢了,久而久之,足球这项本代表着团结的运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论,有人觉得这是足球背了锅,却也有人觉得是足球造就了这些现象。

在那个时代,英国方面始终没有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对这一行为进行监管,直到“希斯堡惨案”的出现,鲜血的代价才让人们彻底醒悟。只不过,那场惨剧也带给了英格兰足球沉重的打击,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欧洲赛场极具统治力的英格兰俱乐部也因此陷入沉沦。

英国足球流氓事件的后续治理却颇具启示:政府通过《足球观众法案》强化球场监控,俱乐部引入会员制与黑名单制度,媒体发起“重塑足球精神”运动。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社会工程最终证明,任何公共活动的文明进阶,都需要规则、技术与文化的三重进化。

进一步说,即便付诸行动,彻底修正“马拉松乱象”也非一日之功,但若放任不管,这只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随着马拉松赛事在国内愈发火热,马拉松乱象屡见不鲜,我们似乎是时候“冷”一下了。

马拉松该走向何方?

马拉松无论是作为一项极限竞技运动,还是一项长距离慢跑运动,其核心文化应是自律、坚毅、超越自我,但当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因素将马拉松精神冲淡时,不得不让人反思。

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县城,马拉松赛事今天在中国已是遍地开花。一些口碑较好的马拉松赛事显著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文旅消费,然而也有些马拉松赛事收获的是恶评如潮,反而给城市抹黑、给发展添堵。马拉松对于个人而言是极限运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又何尝不是极限测试?一场马拉松赛事动辄万人规模,从赛事组织到交通住宿,方方面面都是考验。

近年来,马拉松热席卷全国。据《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以马拉松为引领的路跑赛事已经从大众化、体验化、参与化的单一赛事产品,向专业化、品质化、融合化的综合方向发展。

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部分赛事出现的竞赛组织失误、赛事保障不力、跑者不文明现象等问题,对马拉松赛事的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产生了负面影响。“马拉松扰民”“马拉松太乱”等来自普通群众的“马拉松怨言”也随之出现。

面对怨言,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可因噎废食。一方面组织方要厘清怨言的来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持续提升组织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跑友、市民等各相关方的要求和呼声;另一方面也无需过分放大,被个别低素质选手和观众等几颗“老鼠屎”搅了一锅好汤,不必就此视马拉松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当马拉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是跑友还是主办方,似乎都开始越来越“卷”。“卷”一方面是追求更好的外在体现,另一方面似乎也有偏离初心的危险。有的赛事方盲目追求规模,忽视服务质量;有的跑者过度追求成绩,忽视身体健康。

或许大家也应该回想一下,自己跑步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极限挑战自我,还是为了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对于赛事方来说,举办马拉松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就整个行业来说,我们需要更健康的跑步文化。这需要城市、赛事组织运营方、跑友等各方面齐心合力,一起来建立、维护健康可持续的跑步文化。

跑步不必很“卷”,一场伟大的马拉松,不仅在于赛道上的坚持,更在于对规则的敬畏、对文明的守护、对初心的坚持。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