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眼 > 内容详情

“洋排”不香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带头退坑”

2022-05-15 11:09: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际高校排行榜不香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已“带头退坑”。近日有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有人认为退出商业化排行榜,才能把心思回归到学术研究上。也有人认为,“排名思维”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绑架”高校发展趋向。此事引发热议的背后,退出国际排行榜意味着啥?将来国内高校是否会制造“退坑潮”?

世界排名靠谱吗?

关注留学的人都会了解,各种国际高校排行榜风起云涌,各所大学也将这种排行视作宣传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公认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有四种,分别为QS世界大学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有专业人士指出,QS排名强调大学软实力,着重考察学术声誉和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THE排名赋予教学、科学研究各30%左右的权重。US News排名强调学术研究,另一项重要指标是学校的整体声誉。ARWU看重科研成果的数量等客观指标,如获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量及在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等。

专家指出,任何一个大学排行榜都不具有绝对权威性,排名出入较大的原因是其侧重点不同。也有分析认为,此类排名随着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过多涉及商业操作,排名的客观公正问题曾一直备受质疑。此前就曾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大学排名榜本身是免费的,借助于大学排名向大学出售咨询、认证、数据类的广告和产品,是大部分排名机构的盈利方式。一般是在全球范围内,给各国的顶尖大学提供咨询服务,“探讨如何在该排名榜上取得进步”。

近日,中国多所知名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校方领导层已就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形成共识并做出决定。近五年来,该校的QS排名也持续走低,从2017年的420-430名下降至2022年的601-650名。有专家指出,所谓的“退出”,是指大学宣布不与排名机构合作、不向排名机构提供数据,而不是排行榜不再把这所大学排在榜单中,因此还能在榜单中看到相关学校的名字。

有网友表示:“及时从一些无谓的排名中抽身,既是止损,也是纠偏”“应该淡化排名,减少排名的功利性,减少对非专业非学术因素对排名的影响,真正的一流大学没有相同的标准”“退出商业化排行榜,才能把心思回归到学术研究上,对排名不能全看,也不能不看”……

释放怎样的信号?

人大、南大等知名高校率先宣布退出国际排名,有分析指出,此事虽然引起网络热议,但也不必过分解读。国内多所高校退出,或许对榜单本身不会有太大影响,更多是传达出国内高校对这类国际榜单的态度。

不可否认,过去这些年不少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的国际排名比较重视。许多高校在对内对外宣传时,会重点引用一些国际大学的排行榜名次,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同排行榜的权重虽然不一样,但是能在排行榜上获得好名次,多少也能证明高校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所以国内外各种排行榜对于大学的发展,客观上还是能提供一些指引和促进作用。

但也要认识到,大学的评价是多个维度的,排名只是外显的一种方式。大学排名本身又分媒体排名和学术排名两种,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说,真正的一流大学没有相同的标准,杰出是不同的杰出,一流也是不同的一流。

此外,一些国内高校很在意排名,尤其在意国际排名,因此就出现如一些大学跟国外的排名机构相互勾连、进行灰色交易的现象。有专家指出,大学一旦参与排名,会导致攀比甚至产生“唯排名”现象,而这又会关联到基础教育阶段,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大学的社会引领能力和立德树人能力大大弱化,且对整个教育生态都非常不利。

可打造中国“标尺”

正如央媒对此事的评论中说的那样,从曾经对国际排名的追捧,到如今不再推崇,再到广大网友对这几所大学的支持态度,不难体会是,淡化国际排名已成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大学之大,不仅大在指标够硬;高校之高,不该只高在数据辉煌。国际排名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性,且排名榜大都偏重理工,以此为“标尺”,对于中国大学来说未免有失公允。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所以,面对国际大学排名,不妨采取比较理性的态度。各高校完全可以将之视作参考,提醒自己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是,大可不必把它当做唯一标准,更不该被其“绑架”。说到底,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本来就不必过于在乎各类排行榜名次,最重要的还是用自身的科研实力、教育质量来说话。

随着人大、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带头退坑”,将来国内其他高校是否会效仿,以致形成国际高校排行榜的“退坑潮”?目前仍未可知。但有分析指出,在全球高等教育创新普及惠民的今天,立足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也将是未来中国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高校要走出中国特色,就要尊重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要因地制宜打造中国“标尺”。这不仅需要中国高校拿出中国自主创新的自信和勇气,更需要职能部门拿出坚持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的决心和行动,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评价体系,进而建立起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评价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