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盲盒”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盲盒”销售主要存在盗版、“三无”产品、抽彩式诱导消费等六大问题,88.54%的受访者支持尽快出台盲盒管理办法或规定。(3月21日北京商报)
现如今,盲盒已经不再是陌生词汇,它成为消费市场上的常见“套路”,并逐渐形成一种消费新风潮。许多商品都被“放”入盲盒,也就是俗称的“万物皆可盲盒”。“盲盒”消费的关键点在于“盲”,充满随机性,许多人购买盲盒,正是冲着这种打开盒子的一瞬间才知道其中内容的“新鲜感”而来。如此这般,盲盒也就充满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则会被一些无良商家利用,由此植入“套路”。
随着盲盒消费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这一赛道,然而产品良莠不齐,套路也是五花八门,导致盲盒消费乱象频出,众多消费者避“坑”不及。产品盗版猖獗、盲盒里拆出三无产品、隐藏款抽中概率不明、盲盒价格高于实际内容商品价值等等,这些问题在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看透盲盒消费背后隐藏的套路,在“新鲜感”逐渐消失后,该行业发展也在无形中迎来危机。
目前,盲盒产品的品类繁多,范围界定难,这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盲盒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销售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之下,一旦拆盒,就很难再有退货服务。因此,部分商家利用这一销售规则,将盗版、三无产品等违规商品以盲盒形式出售,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却让监管难度增大,导致消费者维权难。
由此可见,盲盒产业的经营监管亟需完善。建议尽快出台相应规范,明确盲盒类产品制作规范,同时,要清晰标明产品关键信息,对质量不合格产品以及长期被投诉的产品加大处罚力度,有序引导盲盒等创新类商品发展。此外,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消费者了解自己拥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对于涉嫌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增加商家违法违规的成本。
对于消费者本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尤其是未成年人。作为盲盒消费的主力军,未成年人更容易被外界信息所诱导,陷入盲盒消费的“陷阱”。让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在未成年人消费占比高的相关行业,有关部门要引入营销限制,限制投放盲盒广告等。此外,学校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醒未成年人节制消费、理性消费,避免成瘾。
◎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