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博主张雪峰对新闻学专业的评价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直播中,他劝诫家长: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随便选一个都比新闻好,孩子如果报考新闻学,我会把他打晕再给他报另一个专业。对此,不少新闻系的学生甚至是教授都纷纷出言反驳张雪峰贬低新闻专业的言论。
网友热议
新闻无学。”学什么样的专业应该是个人的自由。”
全媒全解
专业好不好,适合最重要
新闻专业到底值不值得选?这个话题一直处在公众舆论的聚光灯下。反对报考新闻学一方拿出门槛低、薪资差等论点,支持新闻学一方则表示应坚守热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张雪峰早在2022年9月的一段讨论“文科无用论”的视频中就说,“这个社会缺的是交叉型学科,大家一定要避免成为文科生不会算,理科生不会写的人”。将这两段视频对照观之,便可发现张雪峰说出“学新闻就打晕”此类偏激言论,一方面或有通过“黑红”吸引流量的考虑,另一方面从本质上体现出他对中国高校新闻学的教学水平与培养方案的不信任。
事实上,网上类似张雪峰这样对新闻专业的消极评价不在少数。虽然其中不乏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但是,我们在急于反驳的时候,不妨先想想今天的新闻专业为什么屡遭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媒体人发声的音量不一定比其他人大。就如同此次事件中张雪峰回应重庆大学一新闻学教授:你一个新闻学的教授的粉丝数量都还不如我。确实,不是所有新闻专业的人都是玩转流量的好手。如果以粉丝量、流量作为参照对象,新闻专业的人不一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今天的大多数网友,比起严肃更喜欢活泼,比起严谨更喜欢随意,比起理性更喜欢感性……这些,都是目前的新闻院校尚未教授的,甚至是与传统专业理念有所出入的观念。换言之,今天大多数院校的新闻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专业,需要培育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以及怎么培育?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当然,仅靠流量、粉丝量多少等指标来评判新闻专业能力高低,这也是不客观的。
其实,无论学不学新闻专业,或者说学什么样的专业,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适不适合自己。两方之间的争论不仅仅是专业选择的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
由于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很多人从来没能认真地了解过自己,兴趣在哪、想要什么、以后做什么样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道路怎么选择……这些都是一片茫然。对于大学要学的专业,许多人直到填报高考志愿时才草草地了解,而了解的程度也仅仅停留于字面意思。似乎学新闻以后一定是当记者,学金融以后一定能赚大钱,什么专业热门就该学什么。但是选择专业后学什么样的课程,需要哪方面的能力,未来如何发展,又是一概不知。
对此,红网·红辣椒评论认为,新闻专业作为一个尤为重要的专业,不会如一些人所贬低的那样不堪。特别是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它的价值更被凸显。然而,对于新闻人来说,也理应切实提高新闻专业素养,坚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展现新闻媒体的积极一面,才能在时代中证明自身的价值。中青网评则表示,“新闻专业值不值得选”之争,本质上体现了公众对大学教育文理交融的期许。遭到无用、“天坑”质疑的专业,远不止新闻学这一门学科。公众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大学之道,在于真正做到文理交融,培养拥有健全心智品德,完整知识结构的人,而不是一个专业技工。
解决“新闻专业到底值不值得选”之争的根本途径,是让大学教育达到文理交融的期许,让包括新闻学在内的文科从此摆脱陈旧、无用的污名,为社会输送符合“月亮与六便士兼得”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的选择没有值不值得,没有应不应该,而是适不适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行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我们不能只关注于表面上的专业选择之争,而忽视了背后存在的职业规划教育缺失的问题。人生不应仅仅只有考研、考公、工作这几条道路,而应该是无边广阔的旷野,包容着每一个人的未来选择。(刘东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