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火”出圈了。正值暑假,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一同观影。因为影片前后共吟诵48首唐诗,每当熟悉的诗句响起时,观众尤其是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跟着“互动”起来,现场情绪被点燃,文化情怀拉满。但也有不少观众吐槽被现场背诗影响观影体验。
影院变身课堂,大可不用过于苛责孩子,年龄小、自制力有限,看到课本里的方块字变成了电影,情绪激动跟着复诵可以理解。加之影片168分钟的时长,对于孩子来说,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安静地欣赏也比较困难。
笔者也不想过多责怪家长,因为早在影片宣传期,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被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诸如“披着电影外衣的唐诗启蒙”“带你感受壮美大唐,壮美长安”“长安三万里最全整理48首诗,赶快替孩子收藏”之类的宣传文案安利,希望通过背诗让孩子借机学习或许本身就是这些家长选择这部电影的内在诉求。
这则新闻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长安三万里》并不是一部拍给小孩子看的电影,片中许多段落的起承转折、诗词背后的言外之意都需要“细品”,才能感悟其中的伤感和通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想沉浸式进入影片意境的成年观众,觉得现场孩子们的背诵是种聒噪和打扰。
《长安三万里》在古诗词的传承和推广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部在古诗词方面很好的启蒙电影。可是影院是一个公共空间,每个人的观影体验都应该得到尊重。小孩子背诗没问题,但这种行为需要建立在不对他人的观影体验造成影响的基础上。
仔细想想,让孩子们学唐诗,其实就是要他们领会诗书礼乐之美,体味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很显然,在电影院里背诗,跟这种期待背道而驰。
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支招,表示希望影院开设亲子专场,或者建议成年人选择较晚的时间段,避开孩子多的时段。这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长安三万里》大火,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唐诗兴趣,来一场沉浸式、环绕式的唐诗教育。但鉴于影院公共场合的属性,也不妨来一场公德教育,教会孩子适应公共空间,树立边界意识。希望家长和孩子能理解,唐诗其实也可以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并不一定需要在电影院高声地背诵出来。(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