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热流涌动,一个闪耀了60年的英雄形象在雄伟的泰山饭店会议大厅光芒绽放。14日上午,由《雷锋》杂志社、山东省烈士事迹编撰和宣传教育中心、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纪念王杰同志牺牲60周年暨传承王杰精神研讨会”在这里庄重展开。
来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名家解读,来自解放军将校军官发自肺腑的感动,让宽敞明亮的会议大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讲堂。
王杰同志1942年生于山东金乡,1961年参军。1965年,在组织民兵爆破训练时,为保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生命,他毅然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用青春热血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成为与雷锋齐名的时代楷模。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王杰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王杰精神纳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研讨会现场,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部队时的谆谆教诲。基层代表发言时,“奋斗的力量”成为强音,感人肺腑的心声成为亮点,他们朴实动人接地气的话语,拨动了在场每一位嘉宾的心弦。王启发,这位从军旗下走来的创业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模范,全国优秀退役军人,他创业有成后走遍大江南北座座军营,为边陲海岛和高山哨所的官兵送去暖心问候,送去催人奋进的宣讲,他拿出专项资金建起4万平方米的大型“致敬英模馆”,成为中华大地上著名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殿堂。王启发说:“从王杰老班长的奋斗足迹中,可以看出好人好兵的成长规律,这就是学习英雄才能成为英雄,传承英雄精神才能涌现更多英雄模范。王杰自幼崇尚英雄,参军入伍后最爱看英雄传记和英雄电影,他在日记中30多次写下‘向雷锋学习’的话语,这奠定了王杰‘一心为革命’的思想根基,这点燃起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铸就他‘三不伸手’的高尚品格。”王启发表示,一个不断诞生英雄模范的国家,才能精神屹立、战无不胜。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习近平
王杰部队广大官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弘扬王杰精神过程中传承“六个一”活动。来自王杰部队的陆军某部副政委张宝军介绍说:“新兵入营、新干部任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学的第一首歌是《王杰的枪我们扛》,上的第一堂课是《弘扬"两不怕"精神,当好王杰传人》,读的第一本书是《王杰日记》,开的第一个班务会是恳谈学习王杰老班长的体会和打算,写的第一封家信是汇报学英雄感受,从根本上强化了官兵当王杰传人的情感认同”。“王杰老班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正在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张宝军动情地说地。
王保民是王杰家乡山东省金乡县的优秀退役军人,他带来了英雄家乡学英雄的盛况:“王杰精神始终激励着家乡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进,今日之金乡已是远近闻名的诚信之乡、文明之城、创业沃土。活跃在英雄故乡的王杰民兵连就像燃旺的火种,催生出学习英雄的燎原之势,真正是一个王杰离开了我们,千万个王杰跟上来。”
英雄模范在当代大学生心中该是怎样的存在?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真验同学直抒胸臆:“我出生在雷锋的故乡湖南,今天我们学雷锋、学王杰,不光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裕的环境里,但我们绝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刘真验充满自信地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能吃苦、敢拚搏是我们思想的主流。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困难矛盾并不少,只要大力弘扬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午时分,研讨活动结束了,但“一不怕,二不怕死”的奋斗强音仍萦绕在耳边,就像冲锋的号角那样强劲有力。
通讯员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