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国潮动画电影崛起!那个“小妖怪”是你,也是我

2025-08-22 10:12:1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自《大鱼海棠》以来,近年来中国动画涌现出一批饱含东方美学风采、取自传统文化原型、重述中国神话传说的优秀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姜子牙》《白蛇:缘起》等。2025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聊斋:兰若寺》《浪浪山小妖怪》以及待映的动画新片也普遍取材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我们不禁要问,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票房热度与讨论热潮的“国潮”动画电影,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

“浪浪山”凭啥这么火

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市场延续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网络平台数据,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以来,累计票房已突破十亿,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黑马,创下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也冲进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作为《中国奇谭》系列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职场生存记”为引子,将镜头对准了西游世界里的一群无名小妖。西游记可谓“国民故事”,经典人物和桥段已经被演绎了无数回,这一次相当于补充了一个草根视角——“唐僧师徒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四只平平无奇、“缺点”各异的小妖现学现卖,决心假扮唐僧师徒取经,最终在一路坎坷中找到了自我。

“浪浪山”再次出圈,是近些年持续走热的中国动画电影的缩影。从聚焦大唐群星诗意人生的《长安三万里》,到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的《哪吒2》,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虽主题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台前幕后将“中国风”拉满。

就拿《浪浪山小妖怪》来说,故事取材源自中国名著,视觉上,全片坚持“笔墨入镜”,山间云雾、妖怪神态、村庄烟火,处处体现着中式美学底蕴;音乐上,团队将唢呐、竹笛等民族乐器与电子音效结合,让紧张的追逃戏多了几分江湖气;语言上,方言配音、“职场黑话”等,都让角色更具烟火气……可以说,观众看到的是一部中国电影,更是一幅流动的东方画卷。

“小妖怪”的来时路

回溯国产动画的发展之路,不可谓不艰难。《浪浪山小妖怪》的出品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是业内公认的国产动画巅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度创作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等不少精品。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进口动画涌入国内市场,在竞争之下,国产动画的创作也遭受困境。

而正是这种困境,催生出一代动画人的文化自觉。2015年后,电影《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都依靠传统的东方神话相继创下国产动画票房纪录。2025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进一步深化了中式美学的表达,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和神话意象融合得更加炉火纯青。

《浪浪山小妖怪》宣传海报上“请相信上美影”的字样,引发了一波怀旧潮。影片也确实继承了水墨意韵的传统基因,浓淡参差,古风扑面,曾经惊艳时光的“中国动画学派”似乎王者归来。今天,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气象更新,既有“上美影”这样的老牌大厂,也有漫山遍野的新兴工作室。可能大多数小团队尚属“无名之辈”,但正是集体的创意与光亮,织就了中国动画新的“万龙甲”。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动画电影的标准一直被西方美学与叙事定义。今天,大银幕上掀起的“中国风”,丰富着全球观众的视听体验,也让世界看见了动画电影的全新可能。这种存在感,得益于多年来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更关键的,还是传统文化富矿的馈赠。无论是古典文学、民间传说,还是戏曲艺术、历史元素,都于不知不觉中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种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故事、中式审美最对我们的胃口,也最能代表中国在海外文化市场圈粉。

每个人的“西游梦”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年前的暑假,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与《浪浪山小妖怪》的“童话风”相对应的是,《黑神话:悟空》更偏“暗黑系”,却都在重走西游路。再往前看,国产影视游戏题材频频上新,“西天取经”的故事总有热度。我们为何向往这条西天取经路?

伴着“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家里的擀面杖和晾衣杆都要给你讲讲当年化身金箍棒或是九齿钉耙的故事。很多人读的第一本名著是《西游记》,一辈子看得最多的影视剧也是《西游记》。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一方面是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神佛妖魔、本领神通、千山万水、世俗民风,大笔如椽留下动人的故事,又可启迪后人的创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将理想境地与现实世界巧妙融合,给后人留下思考的空间。

《黑神话:悟空》重点刻画了黑风山、黄风岭、小西天、盘丝洞、火焰山等传播较广的西游故事,《浪浪山小妖怪》让几只小妖成了英雄,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故事中的主角不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是像银幕前的观众一样不断成长的“无名之辈”。这样的设计突破了原本的情节,让人沉浸其中,从自己的视角体会“西游梦”。

影片《浪浪山小妖怪》塑造的四个小妖怪,蛤蟆精起初投机取巧,最后选择与团队共进退;猩猩怪从不敢出洞的“大哭包”,蜕变为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黄鼠狼精从被迫上路到为了梦想愿意挑起沉重的行囊;小猪妖则是务实勇敢、有上进心的带队人……影片看似说的是志怪神话,道出的却是人间冷暖。这些西行路上默默无闻、少人问津的“无名之辈”恰恰是万千个你我的缩影。

他们的成长轨迹与我们何其相似,让人颇有代入感。透过他们,我们看见了少年意气风发的自己,看见了坚定理想、充满干劲和勇气的自己——或许我们没有翻江倒海的神通、降龙伏虎的能耐,或许很多人在岁月磨砺下被工作重担压弯了腰、被生活经历磨平了棱角,但依然可以怀揣着一颗热烈滚烫的心,去追寻想要的生活,看见广阔的天地。

《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团队有句话说得好:中国动画学派的生命力,正在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今天的动画也应该回应当下人们的困惑与渴望。立足深厚的文化土壤,找到生动的时代表达,中国动画必将翻越“浪浪山”,成就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