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娘啊娘,您就是我亲娘!”——这句来自《乳娘颂》的呐喊,近日席卷社交媒体,引发共鸣。这首由张振江作词、王光姣演唱的红色经典歌曲,不仅以旋律打动人心,更揭开了胶东育儿所300余名乳娘用生命守护1223名革命后代的壮烈史诗。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这段80年前的壮烈史诗为何仍能直击人心?答案藏在歌词的字里行间,更镌刻在那段气壮山河的烽火岁月中。
歌词中的深情共鸣
《乳娘颂》的歌词由张振江创作,字字扎心,句句含情:
“我吃过你的奶水,你当过我的娘。您的肩膀是我家,您的乳汁把我养……日寇如豺狼,烧杀掠抢我家乡。枪林弹雨不畏惧,养儿救孤为家邦。”
歌词以乳儿的视角,再现了乳娘用乳汁哺育革命后代、用身躯抵挡刀枪的牺牲。最后一句“娘啊娘,您就是我亲娘!”,既是乳儿的感恩呐喊,也是历史对这群无名英雄的深情致敬。
词作者张振江的红色情怀
张振江曾任原济南军区宣传部部长,现任《雷锋》杂志社副总编,他笔下有战士的坚毅,也有文人的温情。如果说陶克将军的指导、乳山市的支持,让《乳娘颂》成为一场“红色大合唱”,张振江正是这场合唱中执笔抒怀的歌者。谈起创作动力,他毫不犹豫地说了“三重情感”:
一是军旅生涯基因烙印的亲近感。张振江1980年参军驻守乳山,老区精神早已融入血脉。“胶东育儿所的遗址前,那些褪色的摇篮、发黄的襁褓,都在诉说乳娘们‘舍亲儿、救乳儿’的抉择”,他在创作手记中写道。这种“天然的亲近感”,使歌词中的“乳汁”“刀枪”“家邦”等意象充满战场硝烟的真实质感。
二是文化阵地觉醒的使命感。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这位军队宣传工作者将创作视为战斗:“《乳娘颂》要成为刺破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利剑。”歌词中“日寇如豺狼”的直白控诉,与“乳娘大爱比海深”的柔情形成张力,正是对“乳娘精神代代传”的庄严宣誓。
三是红色资源抢救性开掘的紧迫感。张振江团队深入乳山采风,发现许多乳娘至死未向家人提及往事。这种沉默的崇高,催生出歌词结尾的爆发式抒情:“娘啊娘,您就是我亲娘!”——这是跨越时空的感恩与传承。
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乳娘故事
歌词背后更有“红色乳娘”可歌可泣的大爱。据胶东育儿所纪念馆档案记载,1942年,胶东育儿所成立,300余名乳娘用乳汁和鲜血秘密抚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中乳儿无一伤亡,逾百名乳娘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骨肉。尹德芝在日军扫荡时抛下亲生女儿,抱起乳儿冲入火线;姜明真为保护乳儿“福星”,将亲生儿子藏入山洞,敌机轰炸中紧抱福星,亲儿最终夭折;23岁的乳娘肖国英在日寇扫荡马石山时为护乳儿,将亲生女儿遗弃在逃亡路上……她们不是持枪的战士,却以母亲的躯体筑牢“生命方舟”。战争胜利后,乳娘们隐入乡野,不索回报,不寻乳儿,将大爱深埋心底。
乳娘们“舍亲生子、救革命根”的生死抉择,歌词中“娘啊娘,您就是我亲娘!”的泣血呼唤,焦裕禄、黄文秀等新时代楷模对“人民至上”的践行……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谱。
大爱的时代回响
《乳娘颂》的刷屏现象绝非偶然,折射出当代社会对纯粹精神力量的深切呼唤。在物质丰盈却精神焦虑的今天,人们依然渴望这种超越血缘、跨越生死的奉献精神。正如歌词所唱:“乳娘大爱比海深”“乳娘精神代代传”,这种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红色基因的创新传承。
《乳娘颂》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宣言。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它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真正能够穿透时空、直抵人心的,永远是这种“乳汁一生情”的纯粹大爱。
乳娘精神与新时代楷模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歌词“莫道凡尘无圣母”的深刻内涵——大爱从未远离,它只是以新的面孔,以新的形式继续守护着这片热土的血脉与灵魂。
《乳娘颂》
作词:张振江
我吃过你的奶水,
你当过我的娘。
您的肩膀是我家,
您的乳汁把我养。
教我学做人,
替我挡刀枪。
紧紧抱我不离手,
您却把亲儿忘,
却把亲儿忘。
日寇如豺狼,
烧杀掠抢我家乡。
枪林弹雨不畏惧,
养儿救孤为家邦。
我吃过你的奶水,
你就是我亲娘。
你的乳汁一生情,
乳娘大恩怎报偿。
莫道凡尘无圣母,
乳娘大爱比海深。
人间至善谁堪比,
乳娘精神代代传。
娘啊娘,
您就是我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