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康养周刊】医美乱象仍需警惕

2022-03-15 07:58: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在变美这件事上,女性们的期望几乎是一致的。随着医学科技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击中了人们“求美”的需求,水光针、肉毒素、热玛吉,隆鼻、丰胸、削骨整颌……各种网红医美项目让人挑花了眼。

正是瞄准了为“颜值”付费意愿的不断增强,部分不良商家开始营销“美丽”,有所抬头的美颜消费乱象和不良事件也给广大爱美女性敲响警钟——选择医美机构需谨慎,当心爱美不成遭“反噬”。

济南市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医疗美容机构

痛苦的“变美经历”

日前,浙江一媒体报道,40多岁的华女士(化名)二十年前因为爱人无意间一句“你的胸像‘飞机场’!”的抱怨而跑去美容院做精油丰胸,结果鬼使神差地被忽悠上了手术台,接受了注射式丰胸手术。

但令华女士想不到的是,十年后,她的身上莫名其妙长出了游走性肿块,刚开始按进去也是软软的,想着可能是炎症,忍忍算了,结果肿块越长越多,越来越痛。后来,华女士再也无法忍受全身疼痛、肿胀的折磨,去医院检查后,她才知道,当时,美容院给她注射的是一种叫“奥美定”的液态物质,俗称人造脂肪,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随着注射时间延长,这种注射物还会游离到身体各个部位,形成多个肿块,存在癌变的风险。“谁能想到,我一时头脑发热竟给自己埋了颗‘炸弹’啊!”庆幸的是,在浙中医大三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经过6小时手术,华女士体内的注射异物被全部取出。

年轻时的极度不自信,让华女士因这段“变美经历”饱受折磨,长久以来,困在容貌焦虑里的人又何止华女士?去年,中青校媒调查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发起的关于容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自卑心理、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过于期待他人认可、互相攀比的心理等则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2021中国职场女性洞察报告》同样显示,超五成职场女性有容貌焦虑,90后容貌焦虑的占比达到60%。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青校媒关于容貌焦虑的问卷调查中,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发现,受访大学生中平均45.95%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适当美容;30.84%表示接受清洁和刷酸等基础医美项目;7.94%受访者表示能接受各种类型的医美项目。

鱼龙混杂的“颜值消费”

正因医学科技高速发展,加上公众对容貌要求的不断提升,消费市场多元化升级,越来越多的医美项目应运而生。近年来,医疗美容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

2021年3月,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消费者黄女士投诉,称其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妊娠纹修复广告,宣称修复妊娠纹效果佳,于是按照广告指引来到门店接受服务,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了美容贷款。但黄女士接受4次修复治疗后仍无任何效果,于是提出不再进行修复,要求停止借贷。美容店不予正面回应,后消费者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信息,要求尽快还贷,否则不良记录将影响征信。

经调查,被诉经营主体于2019年12月17日成立,2021年3月5日注销,其大股东吴某源在浙江省内的宁波、台州、温州、嘉兴,省外的扬州、厦门、郑州、合肥等多地持多家美容经营企业大额股份,这些企业大多自2019年8-11月和2020年6-7月两个时间段成立,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注销,经营时间短的不足半年。涉案公司快速、高频、短暂、多地的开业、关闭,其目的涉嫌蓄意设幌、圈钱谋财,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并且涉嫌无照经营、无资质开展医美服务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该案例为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1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之一,分析显示,消费者投诉主要涵盖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等问题。

我省重点打击非法医美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显示2021年医疗美容服务投诉数量为4626起,相较2020年7233起下降明显。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我省医疗美容市场秩序,2021年山东省卫健委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主题活动”,将整顿医疗美容乱象作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

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立祥介绍,本次主题活动严厉查处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及其他机构和个人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的医疗美容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医疗美容机构实现全覆盖监督检查,检查生活美容等机构17000余家,立案427件,吊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家,停业整顿医疗机构30家,罚没款64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5件,公布典型案件27件。同时,各相关部门同步强化监督执法:网信部门受理举报信息120余条,约谈整改网站18家,关停违法违规网站6家;公安部门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作为“昆仑2021”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侦办涉及非法医疗美容犯罪案件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5名,端掉黑窝点12处;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广告案件200余件,罚没款319万元;青岛海关查获走私进口肉毒素、美容针2万余盒,不合格医疗器械13批,案值1000余万元;邮政部门查处违法案件17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8份。

在省城济南,为净化全市医疗美容市场,切实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济南卫生监督机构也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济南市持续推进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机构资质、医护人员资质,药房麻醉药品、肉毒素等管理,病历文书书写,药房、检验科、病案室、手术室、治疗室等重点科室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济南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医疗机构二科主任陈伟介绍说,监督所自去年起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机构创新开展了驻点式监督检查及“送法上门”活动,对非法医疗美容组织市区联动、部门联合的强化检查,在高校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宣传讲座等。多环节、多位点、多方面地对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陈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济南市卫生健康监督所会持续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力度,打造“阳光下的医美”,引导医美机构进一步公示诊疗信息,进一步净化济南市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同时,注重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交流、联合互动,加大对各区县卫生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共同助推济南市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的提升。

防范美容院“行医”

随着打击非法医美的力度增加,不少“黑医美”善于隐身,城市里的“”黑医美很多都藏在居民楼里,有的甚至采取熟人介绍的方式,非常隐蔽。那么,公众如何区分普通美容与医疗美容?又该如何选择医美机构呢?

“美容服务中,凡要破皮、侵入人体的技术操作,就属于医疗美容领域。”陈伟解释说,生活美容场所只能开展皮肤护理、按摩等生活美容项目。有部分美容院名义上开展生活美容,实际暗地开展医疗美容,如:常见的打瘦脸针、光子嫩肤、激光脱毛等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普通美容院是没有操作资格的,如果擅自进行就属于非法医疗美容。

陈伟提醒广大爱美人士,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要注意看机构资质。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要登记有医疗美容科及相关二级诊疗科目;要看人员资质。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人员应具有护士资格。同时,医护人员应符合《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接受的项目要充分了解。医疗美容项目的操作存在一定医疗风险,在接受治疗前,要充分了解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便于求美者做出合适的选择。

陈伟强调,在选择美容机构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就诊后留存相关病历资料、缴费凭证等,勿轻信优惠广告和虚假宣传,坚决拒绝非法医疗美容,切实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