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自2019年起,济南首次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自此历史建筑有了“护身符”。去年底,第三批82处历史建筑名单出炉,其中56处于近日率先向社会公布保护图则。图则相当于历史建筑的“身份铭牌”,作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和后续修缮利用的法定依据,并明确了保护修缮要求、提出活化利用建议。接下来,一起走近这些老建筑的历史故事。
“王”字楼承载济南医院成长故事
56处保护图则率先亮相
作为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域范围内,特别是历史城区和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分布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近代以来的一批红色建筑进一步丰富了济南这座名城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代表了济南能够看得见的、凝固的历史,是济南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
2016年3月,济南全面启动了历史建筑普查、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等工作,最终形成366处历史建筑普查名单。Ⅰ级历史建筑39处、Ⅱ级历史建筑181处、Ⅲ级历史建筑146处,代表着省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入新里程。2018年5月底,济南公布首批24处历史建筑名单,并进行挂牌保护,建立历史建筑保护联动机制。2019年,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共有38处,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府池子街西侧传统建筑、曲水亭街31号院、济钢职工俱乐部等。
去年底,济南市公布第三批82处历史建筑名单,其中56处于近日率先向社会公布保护图则。从建筑类型看,包括传统民居类、商业办公类、文化教育类、工业遗产类、其他类。从建造年代看,体现了从明清、民国到建国初期各时期的建筑特色。从行政区域看,第三批涉及历下区等9个区,其中市级以上历史建筑历下区43处、市中区49处、槐荫区46处、天桥区10处、历城区8处、长清区5处、章丘区12处、莱芜区28处、钢城区6处、济阳区1处、平阴县4处;县级历史建筑平阴县11处、商河县11处。
90年历史的老影院修旧如旧焕新颜 本版摄影 记者 杨千慧
年代跨越570余年
从此次率先亮相的56处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来看,包括商业办公类、文化教育类、传统民居类、工业遗产类以及其他类等多种建筑类型,建筑年代从明代永乐年间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跨越570余年。
位于历下区智远街道姜家庄村的姜家庄金阳桥,别看有些“不起眼”,但却是明隆庆二年的老建筑,至今已有454岁“高龄”。姜家庄金阳桥为东西向单孔石拱桥。桥身采用石材砌筑,桥面由青石板铺砌,长约15米,宽约5米,桥洞高约4米,跨度约7米。石桥南侧两端各嵌有碑刻一方,一方为创建碑记,一方为善人题碑,龙门石上雕有镇水兽趴蝮。下一步,将对金阳桥进行现状整修,并提升整治整体环境。
比金阳桥“岁数”还大的则是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的卧云铺村桥西街58号传统民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民居为所在民居院落中的南侧二层楼阁,四合院式布局,为典型的北方传统石砌民居,南侧二层硬山楼阁为主体建筑,北侧三间硬山房,东西两侧厢房,现认定南屋为保护幢。民居外观较为独特,石砌墙身,白灰勾缝,中间设一圈腰线石,具有石砌民居特色。
“网红”新生保护有方
第三批历史建筑中有不少熟悉的面孔,泺源街道上新街也是条“网红”街区,这条长约五百米的老街,是一条南高北低的缓坡状老街,有“步步高升”的寓意,近年来因频频出现在城市更新的名单之上,又再次唤起市民们对这条老街的记忆。《图则》中将46、48、50、52、54号传统民居列入历史建筑名单内,民居由两进院落及其所属街巷和环境构成,属于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由于各院落加建现象较突出,《图则》建议对后期加建建筑进行梳理;现状院落内建筑青砖墙面局部破损、灰缝剥落,屋面瓦局部破损、松脱;建议在保持建筑整体风貌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修缮,维持建筑原有风貌。同时,提升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
位于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的211号现代建筑又名职工剧院,最早建立于1932年,是老商埠众多电影院之一,1946年改为教育电影院,1950年重建定名为职工剧院。在2014年前,剧场有过短暂时间成为舞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剧院已经完全歇业。直到2020年5月3日,济南老商埠古建筑群改造,职工剧院在保留老建筑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新改造,这座有90年历史的老影院修旧如旧焕发新颜。如今,改造后的职工剧院通过演出、电影等多种类型的服务,为周围居民百姓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后,也将得到更精心的保护。
留存工业记忆
近年来,第三批历史建筑中工业遗产类建筑较多。济南第二机床厂始建于1937年,认定其中9座为历史建筑。现存厂区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厂区内各建筑的布局关系与历史布局基本契合,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工业遗产厂区格局提供了实物佐证。9幢历史建筑,均以传统砖、石、木为主要材料砌筑,反映了近现代工业建筑的用材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下一步,也将根据《图则》保护建议进行整治提升。
中大槐树街道张庄路46号也是一座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如今已经改建成为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原山东省济南储运贸易总公司的部分厂房基础上改建而成。建筑建于1953年,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按苏联援建项目图纸建成。现认定其中保存较好的13栋厂房建筑为历史建筑,建筑群基本保留了原布局形式,均采用了料石墙基、红砖墙面、红瓦双坡屋面以及析架结构,外立面进行了局部改造。由于01-13建筑布局及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未改变,建议保存现状。
承载济南医院成长故事
“王”字楼、“工”字楼,这些富有历史记忆的名字横跨半个世纪,不仅代表了当时中西式建筑在济南的盛行,也承载着济南医院成长的百年故事。济南市中心医院8号楼南北向对称布局,整体平面呈“王”字形的办公楼,自1950年代末建成以来见证着济南的历史,也被几代中心医院人亲切地称之为“王”字楼。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歇山组合式屋面,民族形式风格,具有“中国式”建筑大屋顶,局部带有中式建筑装饰及彩画,造型宏伟、庄重、典雅。《图则》给出的保护建议为对建筑本体进行现状整修,并拆除建筑东南处搭建的多处建筑物、构筑物,对西侧花坛内杂草及时规整修剪,保持周边环境品质。
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则有座“工字楼”,主体建筑始建于50年代,东、西、南、北立面保存较为完整,建筑比例划分自然、匀称,结构严谨,简洁大气,具有一定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南北侧三角形山花样式入口及各山墙位置三角形山花及入口券洞造型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