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实习生 任为
2022年3月,在微博上,“#那些留在县城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的话题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3亿。在评论区,有人身在大城市,讲述着朋友、同学的故事,有人身在县城,细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6年前,夏郡瑜是从大城市回到县城的年轻人之一。后来,他放弃白领工作,选择投身老家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家堂画,从此踏上了一条漫漫创业路。今年30岁的他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他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夏郡瑜希望家堂画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
回到县城
确切地说,夏郡瑜现在的生活、工作重心,是在县城的边缘。这里位于高密东南方,他的工作室就“藏”在一条通往城里的大路旁的门头房之间。采访过程中,窗外不远处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不时填满对话的空白。
2016年,夏郡瑜大学毕业,关于从大城市回到老家,他没有过多犹豫。不考研,不考编,没有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在真正把自己的人生安顿在县城之前,他从山东出发前往内蒙古草原,然后经河北回到老家,用一场毕业旅行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关于回到县城的缘由,夏郡瑜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因素。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觉得相对于在大城市打拼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对家人的精神陪伴更是不可忽视的。
夏郡瑜对记者说,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就对各种老物件充满兴趣。他表示,“老物件有生活气息,是岁月的见证。经过时间的洗礼,也就成了体现生活变迁的一个载体。”但家人一度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破烂儿捡回家?”
进入大学,夏郡瑜学习到美术理论,也接触到美术创作者,近距离地观察体验过艺术实践,由此对家乡的民间艺术有了更为深入和生动地理解与认知。
2017年,从事白领工作半年后,夏郡瑜选择了辞职。他告诉记者,“那种固化的工作方式不是我想要的。”
“高密民间艺术有‘四宝’:扑灰年画、泥塑、剪纸、茂腔,都是民俗类的。大学毕业后,方向也就逐渐明确了,就是要从事民俗艺术相关的工作。”
家堂画,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
投身民艺
“裸辞”之后,夏郡瑜首先开始了搜集、整理老旧家堂画之路。
家堂画,又称“家堂轴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在高密归于年画一脉。作为一种敬奉、追思祖先的载体,每到过年,人们家家户户悬挂家堂画,成为当地的固定风俗。“挂家堂画,能让人找到一种归属感。”
“只要是商品,就一定有库存。”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寻找有历史感的家堂画,夏郡瑜开始了走街串巷。“我一个人跑不过来时,就雇几个商贩帮忙收集。”
夏郡瑜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拿出自己手头的大部分积蓄,脚步几乎走遍了高密各个乡镇,还先后前往平度、胶州以及烟台等地,累积收购了上千张家堂画。如今,谈到老家及周边各地的旧货大集的时间,他如数家珍。
“年代最老的是民国时期的。”夏郡瑜告诉记者,对一些老百姓来说,“总比让他们当废纸卖了,或者直接销毁了强些。”
“这些家堂画到了我的手里,我绝对不会让他们沦为废纸,毕竟是一种艺术品。个别图案类型重复的作品,虽然也可能会转出,但至少都会被妥善收藏”,夏郡瑜对记者说。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特点。材质、工艺以及不同区域的审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老的物件毕竟是有限的。”夏郡瑜在收集过程中发现,旧家堂画越来越少,新家堂画的创作者也越来越少。“鼎盛时期,有的一个村子就有五六十家做的,现在可能就剩下三四家。”
后来,夏郡瑜开始把目光转向新家堂画。
一个年轻人的坚守
“2000年左右出现印刷品,之前都是手绘的。”印刷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家堂画的效率,也压低了成本。手绘与印刷品的价格可能相差十倍,甚至更多。夏郡瑜说,他希望尽量把手绘家堂画推广给更多人认识,哪怕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一些老百姓对家堂画是不是手绘没有要求,自然选便宜的。”因为成本高,产量低,“画、写,加上装裱,一件普通作品完成得一周时间”,手绘家堂画的市场逐渐萎缩,生存处境愈发艰难,以至于“越来越多画家堂的手艺人放下手里的画笔,去工厂里打工了。”
“这一行,平均年龄将近60岁,50来岁算正当年。我基本是做这行最年轻的了”,夏郡瑜说。
2018年,夏郡瑜也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平时发一些家堂画的内容,没有酷炫的剪辑和特效,背景音乐是当地地方戏曲茂腔的经典选段,“通过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步骤,让大家全方位了解家堂画的历史和特点”,他如今积攒了数万粉丝。
“我没有网店,只通过短视频宣传家堂画。一开始只是周边的人能刷到这些作品,后来东北,以及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发来信息咨询,希望订购家堂画。东北的最多。”
夏郡瑜告诉记者,近两年,不少人不顾路途遥远,干脆带着家谱赶赴高密,现场沟通定制家堂画的细节。
“最终的目的”
“家堂画有很多样式。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找手绘的家堂画,他们喜欢以前的老样式,电脑合成印刷的不是他们想要的。”
随着东北的来电咨询越来越多,2019年冬天,夏郡瑜去了一趟东北。花费十几天的时间里,走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他特别想知道,家堂画在当地到底是什么情况。
经过交流,夏郡瑜得知,当地不少人家里挂的家堂画很多都是清末、民国“闯关东”背过去的。“有人迁徙途中把行李扔了,但依然留住了家堂画。”
“有的家堂画有上百年历史了。有的坏了,但在当地没找到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年底,还会有从山东去卖家堂画的,现在有人还能模仿山东口音的吆喝声。”
在吉林农安县,他见到了许多当年山东人的后裔。“听说我是山东来的,都非常热情。”通过这次走访,夏郡瑜初步了解了当地人所认可的家堂画“老样子”。回到高密,他根据这些样式对接民间手艺人进行创作,“90%按照原本的样子画,稍微丰富了些边边角角,画出来后还是很受欢迎的。”
回望与家堂画这门民间艺术相伴、独自奋斗的这几年,夏郡瑜表示,虽然累点,但自己不后悔。
“这些年,我也在跟老师傅们学习绘制家堂画。有时候,只是根据客户发来的家谱,确定家堂画的家谱填写方式,一两天也未必搞定。每年冬天,晚上加班到一两点是常态。无论如何,不能耽误人家过年。”
“做这个,当然要考虑赚钱生活,但不能只为了钱去做。还是因为喜欢,发自内心的做这个行业。”“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夏郡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