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黄河岸边的“舞动奇迹”

2022-10-22 09:25:4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实习生 刘璇 梁琪

“黄河岸边波连波,打起花鼓唱起歌,要问姑娘哪里来呀,短穗花鼓是陈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是发源于山东省东营市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陈官短穗花鼓动作优美,艺术价值极高,是黄河三角洲文化重要的见证,表现出黄河沿岸群众丰富灿烂的日常文化生活。

陈官短穗花鼓

陈官短穗花鼓被称为“我国民间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早期,陈官短穗花鼓表演方式为一人打镲说唱,一人击鼓表演,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人唱或两人对唱,多人以锣、镲等伴奏。

民间艺人往往师徒、兄弟或父子组成一班,或跑坡或设地摊,深入百姓中进行演出。长年的江湖生活使艺人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和绝技。闲时,互相交流和比赛鼓技,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这一技艺独特的舞蹈形式。相对于同类艺术形式来说,陈官短穗花鼓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用以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即表演者要以穗击鼓。陈官短穗花鼓有“打场脚微颠,八字腿弓箭,击打头略晃,跑鼓轻如仙”的说法。传统陈官短穗花鼓由一人上场击鼓起舞,另一人击镲伴奏,表演时随意性较强。舞者敲击着“跑鼓点”做“二龙弹须”或“金丝缠葫芦”,上场绕场数圈,称作“打场”。待人群稳定后,舞者站在场中央,表演正式开始。表演一般按单劈叉、双劈叉、苏秦背剑、鲤鱼打挺、喜鹊登枝等动作顺序进行,一个动作可做数遍。舞者做完动作后,原位站立敲击“短点”,然后选唱《串九州》《报喜歌》《劝人歌》等歌曲,每唱完三句词,鼓镲击“短点”,再接唱最后一句。唱完后做出场动作。每次表演,动作的快慢、表演次数则由表演者视当时的体力及现场观众的情绪等因素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陈官短穗花鼓还吸收了一些戏曲的演唱形式,将戏曲唱腔引入舞蹈中,表演者舞一段后,或蹲或立,相对而歌,唱一段后又击鼓起舞,整个表演十分生动活泼。这种舞、唱结合,相得益彰的表演形式,为其他民间舞蹈罕见,成为陈官短穗花鼓的一大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官短穗花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一番加工提炼后的陈官短穗花鼓被搬上了舞台,这一流转于民间的传统舞蹈,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在一代代传承者的努力下,陈官短穗花鼓不断进行适应当代娱乐语境的创新改进。如今,陈官短穗花鼓已经适应了广场表演、节日庆典等大众娱乐活动,深入到日常生活与场景中,成为百姓庆祝生活的方式,也让更多人熟悉并且爱上了这项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

旷达豪爽、风韵无限的“短穗花鼓”不仅是我国黄河沿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黄河沿岸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更是黄河入海口土地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陈官短穗花鼓将同美丽的黄河文化一起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