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商势力周刊】 缴纳数千元会员费就能“精准卖货”?一亩田平台陷“助农”争议

2025-10-28 10:23:3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如何找到合适的销路,一直是新农人的关注重点。近日,有消费者向本报315投诉站和黑猫投诉平台联合投诉称,支付数千元会员费,想通过农产品B2B流通数字服务平台“一亩田”卖货,却发现平台宣称的“信息撮合、精准营销”服务令人大失所望。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投诉并非个例,从4690元会员服务与承诺不符,到“沃来逍”服务暗藏多项杂费,再到企业连续三年净亏损的财务现状,一亩田平台陷“真假助农”争议,面临消费者信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考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葛金龙

资料图

  会员服务被投诉“货不对板”

  退款维权屡屡遇阻

  近日,在青岛务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老家种了几亩秋月梨,计划通过一亩田平台对接一些优质采购商,销售自种水果。“当初业务员说得好,开通牛商尊享版会员能提供4000个高质量客源,还能享受平台下单功能,结果光说的好听,实际不是这么一回事。”

  据了解,今年3月,在一亩田业务员的反复邀请下,张先生花费4690元购买了一年期牛商尊享版会员,但开通会员后的实际体验却与业务员的承诺大相径庭。张先生表示,他在平台上接触到的所谓“高质量客源”,要么是同行,要么发送消息后没有回复,始终无法达成有效合作。更让张先生困惑的是,平台提供的“牛商专属客户采购商”,竟与他所售的农产品品类无关,“我卖的是秋月梨,平台推的采购商都是收其他农产品的,这个匹配机制合理吗?”

  未获得满意的服务,张先生便向一亩田平台提出退款申请,但平台以“数据服务无法退款”为由拒绝了他的诉求。“未开通会员时,什么都承诺得好好的,开通了后,大部分权益都享受不到,现在连退款都退不了。”张先生说,他多次与平台客服沟通,但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几千元的会员费仿佛打了水漂。

  大量投诉质疑“助农”效果

  平台回应将持续改进

  记者注意到,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另有位消费者在网上投诉,他在使用一亩田旗下的“沃来逍”服务时,发现平台还要收代卖费、进门费等多种杂费,叠加运输费用,卖一次货不仅没赚钱,反而倒赔钱。该消费者在发现问题后向平台申请退费,也未获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一亩田平台的投诉累计超过千条,投诉内容多集中于“服务效果不佳、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例如,在会员服务层面,有消费者反映平台存在诱导二次充值的行为;在产品宣传环节,平台对所谓“高质量客源”的定义模糊不清,业务员夸大服务效果等。

  针对消费者集中反馈的问题,记者向一亩田官方发函问询。一亩田工作人员表示会核实处理张先生所遇问题,但未对虚假客源等问题作出直接回应,也并未对张先生投诉问题进行进一步说明,仅表示:“随着平台的发展、用户的增加,在一些产品体验、服务落地、包括客户沟通上可能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用户造成困扰,为此我们也在持续改进,并在内部建立了专门的用户服务团队进行跟进。”不过,张先生向记者透露,投诉月余,但一亩田方面至今未与他联络。

  连续三年净亏损

  创始人出身百度

  公开资料显示,一亩田母公司为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据报道,创始人邓锦宏1985年出生于广东雷州半岛,2006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百度产品部,负责百度贴吧业务。2009年,邓锦宏曾将一个乡村信息化项目打造成百度当时最成功的公益项目。2011年,看到了农村市场巨大发展潜力后,邓锦宏离开百度,正式开创了一亩田。

  据悉,一亩田最初以搭建农产品B2B数字化产销服务平台起步,经过14年的发展,已逐步转型为覆盖种植、批发、流通等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性数字集团企业。母公司新农科于今年8月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回溯新农科的发展历程,其早期曾深受资本青睐,公司估值一月一涨,2015年前后一度突破10亿美元。资本的热度也推动了创始人邓锦宏的扩张节奏,仅一年多时间,公司从200多人增至3000多人,并开始追逐GMV(商品交易总额)指标。在此过程中,公司出现了员工“刷单”制造数据泡沫的问题,数据造假丑闻曝光后,新农科一度陷入舆论危机,但一年后又获得新的融资。对此,曾有报道称:“邓锦宏曾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裁撤掉超过90%的一线地面推广员工,却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便又卷土重来。”

  如今,新农科成功上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持续亏损”问题最为突出。公开数据显示,2022—2024年,新农科的营收分别为1.56亿元、1.88亿元和1.61亿元,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波动趋势;同期净亏损则分别为1.16亿元、1.06亿元和0.349亿元。从财务表现来看,新农科的亏损明显收窄,但对于“何时能实现盈亏平衡”这一问题,一亩田方面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从收入结构来看,一亩田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数字农业商贸服务,占2024年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4.6%,该项目又分为会员服务、增值服务、交易服务,2024年三者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9.3%、32.6%、2.7%。作为一亩田的核心收入来源,会员服务与增值服务这两项业务却时常面临“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质疑。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亩田平台所面临的争议,并非农业互联网行业个例。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各类农产品B2B平台快速涌现,在优化农产品流通效率、拓宽产销对接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服务与宣传不符”“收费规则不透明”“售后维权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对于一亩田平台而言,如何切实解决当前投诉问题、重塑用户信任,农业互联网行业又将通过何种举措规范经营秩序、突破发展瓶颈,本报将持续追踪关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